记者7月7日从民政部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获悉,民政部近期印发《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旨在建立健全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规范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响应程序,提高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应对处置养老机构突发事件的能力。
据悉,《预案》中所称的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对养老机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危害、需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孙文灿介绍说,《预案》是根据《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纳入新一轮应急预案制订计划的国家层面部门预案,主要明确了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对的总体要求、事件分类分级、应急管理体系、处置与救援、善后处置与调查评估、应急保障、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等事项。
近年来,养老机构数量规模不断增长,分布范围日益广泛,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也与日俱增。养老机构入住的大多数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缺少自救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其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制定并落实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养老机构应急处突能力非常重要。
孙文灿表示,《预案》的出台进一步健全了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对避免和减少突发事件中养老机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他说:“下一步,民政部将以《预案》宣贯落实为契机,强化养老机构应急管理工作。一是指导地方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认真学习掌握《预案》的核心要求,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推动各级民政部门和养老机构完善本层级和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形成上下协调、左右联动的应急预案体系,为养老机构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制度保障。三是结合《预案》贯彻落实,指导地方民政部门继续探索区域养老应急救援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养老机构改造升级设施设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加快健全养老服务应急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