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在巨头阴影下,第八大支付机构的上市之路真坎坷!
7月7日,距富友支付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快两个月了,目前仍在排队等待上市前的聆讯。
据了解,成立于2011年的富友支付,早在2015年就开始筹划推进IPO上市,至今已有10年。
今年5月9日,富友支付再次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为其第六次IPO闯关。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在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三巨头占据近八成的市场份额下,2024年富友支付只获得了0.8%的市占率,市场排名跌至第八位。
在“马太效应”加剧的综合数字支付行业中,富友支付的营收不仅要受巨头们的挤压,而且还面临税收优惠与合规的压力。
2024年7月,富友支付收到了上海浦东新区税务局3180万元的追缴令,这直接导致其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近一成。

数据显示,报告期(2022—2024年),富友支付的经营业绩持续滑坡。归母净利润由2021年的1.49亿元,降至2024年0.84亿元,缩水超四成。
同期,因外汇管理、反洗钱领域等违规,富友支付遭到连续处罚金额合计超66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四年中一边筹划IPO募资的同时,富友支付又大手笔的现金分红——合计派发现金分红3.65亿元,接近同期归母净利润(3.98亿元)的九成,被指“清仓式”分红。
这意味着,在巨头们的挤压下,“不差钱”的富友支付,似乎又将全部的注意力押在了IPO募资上……
一心求上市又清仓式分红3.65亿
历经十年长跑,IPO屡败屡战,富友支付谋求上市的痴心依旧不改。
今年5月初,富友支付又一次向香港联交所递表,开启了其港股IPO的新一轮征程。这是富友支付第三次寻求港交所IPO,也是富友支付近10年来第六次IPO。
前两次的港股上市之旅,分别是2024年4月30日和11月8日两次递表联交所,后因相关申请文件失效而终止。
公开资料显示,富友支付成立于2011年,并于当年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从事银行卡收单及互联网支付业务。
富友支付是一家科技驱动型的支付公司,拥有国内预付卡、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基金支付和跨境支付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还持有中国香港及美国的支付牌照。
早在2015年,富友支付就筹划A股IPO上市,与兴业证券签订辅导协议。2016年10月,兴业证券终止了辅导工作,其首次A股IPO计划推进仅一年就夭折。
2018年5月,富友支付筹划第二次IPO,并与东方证券的前身东方花旗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但在三年后,即2021年7月,东方证券终止对富友支付的上市辅导。
两个月后,富友支付迅速调整,接受国金证券上市辅导。但是,到了2024年2月,国金证券也终止了富友支付的上市辅导。
兴业证券、东方证券、国金证券,为何都终止对富友支付的上市辅导?无论是辅导机构还是富友支付自身,均未解释个中缘由。
或许,因A股IPO无望,富友支付转道H股市场“碰碰运气”。
2024年4月30日,富友支付首次递表港交所,时过半年没有动静,相关材料、申请失效。
2024年11月8日,富友支付第二次向港交所递表,同样因为未在6个月内完成聆讯或上市,招股书失效。于是,今年5月初再卷土重来,出现了第三次递表。
过去10年间,从A股市场转战H股市场,6次谋划IPO上市,足见富友支付对IPO上市的痴迷。

事实上,富友支付痴迷IPO募资的背后,似乎并“不差钱”。截至2024年底,富友支付其他短期投资(定期存款)1.5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货币资金)3.52亿元,对应的有息负债仅1.87亿元。这也是其清仓式现金分红的底气。
根据招股书,2021年至2025年期间,富友支付共计进行了5次派息,分别为1.4亿元、0.25亿元、1.2亿元、0.4亿元、0.4亿元,累计分红3.65亿元,均以现金派发,这一金额接近同期合计归母净利润的90%。
一边清仓式分红,一边推进IPO募资,富友支付圈钱意图明显。但同时,清仓式分红又是监管审核关注的重点之一。
在分析人士看来,富友支付IPO上市迟迟未果,曾经的资本股东急需获取一定收益,现金分红就能够让资本股东完成这一愿望。
实际上,目前已有股东清仓退出。2024年4月,上海擎仪、宁波哲富、蒋薇茜及陈兆阳等股东将合计持有的2981.89万股股份转让给富友集团,完成了清仓撤退。
同时,富友支付还声称,公司没有实际控制人。公司有68名股东,控股股东为富有集团,持有公司61%的股权,而富友集团股权结构分散,无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创始人陈建家族直接间接合计持有富友支付13.58%的股权,控制富友支付的股权比例为16.62%,陈建担任富友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并兼任执行董事。因此,在外界看来,陈建实际上对富友支付进行了控制。
对此,证监会曾在去年问询富友支付“无实际控制人”的合理性。
或许,监管机构担忧在无实控人状态下,上市后各类小中股东会加速减持套现。
挣扎在巨头的夹缝中
在招股书中,富友支付称其为中国第四大独立综合数字支付服务商,属于综合数字支付行业。
在业务模式上,富友支付主要提供帮助商户客户向终端客户收款的收单服务、跨境数字支付服务、账户运营服务等。
简单而言,即帮助客户简化支付流程,整合线上线下的支付信息,保障资金的安全流转。
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综合数字支付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截至2024年末,中国有175家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
“部分提供商的品牌知名度、财务资源及客户群优于我们。”富友支付在招股书中承认。
不过,在综合数字支付行业,富友支付存在三座难以跨越的大山——支付宝、财付通和银联商务。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4年的TPV计,上述三者的市占率合计为75.6%,富友支付则排名第八位,市场份额为0.8%。
事实上,在支付行业的“马太效应”下,富友支付还要面临税收优惠的影响。
据招股书,2024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税务局开展了税务整顿行动,因该局对企业享受若干税收抵扣政策的解释发生调整,经核查发现,富友支付过往年度(2019年4月—2023年12月)每年向税务机关申请并获得批准的若干增值税抵扣计划资格,不再符合调整后的政策执行标准。
因此,富友支付需偿还上述期间的相关税收抵扣及对应的逾期费用,合计3180万元。这也导致了2024年其净利润下滑至0.84亿元,同比增速-9.77%。
有意思的是,在享受上述增值税抵扣政策的2022—2023年,富友支付的净利润也相较2021年明显下滑。

Wind数据显示,2021—2024年,富友支付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02亿元、11.42亿元、15.06亿元、16.34亿元;2022—2024年,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3.6%、31.8%、8.54%,2024年营收增速虽有所下滑,但仍处于增长态势。
同期,富友支付的净利润则呈现异常波动。2021—2024年,富友支付的净利润分别为1.49亿元、0.72亿元、0.93亿元、0.84亿元;分别对应的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3.4%、-51.7%、29.2%、-9.8%。
从上述数据对比发现,2022年富友支付的净利润相较2021年同比大幅下滑,降幅直接腰斩。未来,在无法享受增值税抵扣政策后,其净利润变动情况需重点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合规风险仍是富友支付另一突出问题。
2022年,富友支付因违反规定将境内外汇转移境外、未经批准擅自经营其他外汇业务、违反规定将外汇汇入境内等三项违规,被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11.27万元并处罚款140.12万元。
2023年,富友支付因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为客户开立匿名账户、假名账户等违法行为,被处以罚款455万元。富友支付董事长张轶群也被罚款8.5万元。
2024年2月,富友支付因违反规定办理经常项目资金收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分局予以没收违法所得1.75万元,罚款65万元。
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2024年,富友支付累计被罚超660万元。
同时,富友支付还因给P2P平台点对点提供支付服务,卷入46件与P2P相关的诉讼,主要涉及富友支付于2019年底大规模撤销与P2P平台合作之前发生的交易。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仍有8起P2P相关诉讼尚处于诉讼阶段,其中涉及金额最大的诉讼货币风险总额高达1.25亿元。
显然,在巨头挤压与合规风险的双重压力下,富友支付又能否保持好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或将是其上市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