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上海报道
7月7日收盘,A股充电桩概念股集体大涨,苏文电能、欣灵电气、奥特迅、长城电工涨停,九州集团、双杰电气、永贵电器等涨超5%。
当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下称《通知》),就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充电设施网络布局,稳步构建布局合理、品质升级、技术先进的大功率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提出九项举措。
特来电副总裁周建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提速,然而行业中不乏盲目、无序的建设,《通知》的下发恰逢其时。
充电桩“新速度”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已建成全球数量最多、覆盖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但是,当前公共充电设施发展不均衡、用户充电体验有待提升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节假日等出行高峰,充电排队现象时有发生。
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6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后,行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步入2025年,这一增长态势仍在持续。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张星此前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至2025年3月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1374.9万台,同比增长47.6%,其中公共充电设施390万台,私人充电设施984.9万台。
张星介绍,全国除西藏、青海外,其他省份均实现充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建设目标,全国县域充电设施覆盖率达97.31%;13个省份实现充电桩“乡乡全覆盖”,乡镇充电设施覆盖率达76.91%。
与此同时,中国充电联盟发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5月全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同比增长33.9%,达到408.3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189.5万台、交流充电桩218.7万台。目前,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里,直流桩数量占比超55%,大功率充电桩主要集中于公共充电桩里120kW以上的直流快充桩及480kW以上的超充桩。
记者注意到,《通知》提出,将率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利用率超过40%的充电设施实施大功率改造,目标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服务品质和技术应用实现迭代升级。
《通知》中提到,随着产业迭代升级,单枪充电功率达到250kW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得到进一步普及。一名从业者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新建的充电桩功率已经普遍超过250kW,但在大功率充电桩的利用率上仍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其坦言,当前大功率充电技术的标准体系实际落后于市场发展。
对此,《通知》强调,要坚持尊重市场、着眼长远的原则,推动大功率充电国家标准纳入车、桩市场准入条件等。
在引导大功率充电设施有序建设方面,《通知》要求,各地牵头负责充电设施发展的部门要会同投资主管部门加强对大功率充电设施项目的监管,避免资源浪费和无序投建等。
在强化大功率充电设施运营管理方面,《通知》提到,充电运营企业要加快智能运维平台建设,实现大功率充电过程的故障数据记录,提升充电设施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处理能力,力争设备可用率不低于98%等。
周建明认为,《通知》中要求的加强用地、供电、财政、金融等保障,特别提到“鼓励给予充电场站10年以上租赁期限”“降低电力引入成本”“研究补贴激励机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等举措,直击充电行业场站稳定性差、电力扩容难、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等痛点。
“如能有效落地,将显著改善特来电等运营商的投资回报预期,降低新增大功率场站,尤其是高速、城市核心区的门槛和风险,为科学布局充电网提供更坚实的保障。”周建明表示。
补能网络“新焦虑”
当前,电动车充电行业正迎来两大变局,由乘用车企和动力电池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更高功率的闪充技术正在引领行业变革。而公交、物流、中重型货运等领域的重卡电动化趋势也为桩企带来业务新增量。
不过,也有从业人士提出,乘用车兆瓦闪充技术的规模效益和经济性有待考证,因适配车型数量有限导致真正的利用率并不高。
中国能源研究会首席专家、能源行业充电设施标准化委员会名誉主任贾俊国此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直言:“快充电池还没有达到支撑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产能。需要审慎认识短期内闪充技术的实际覆盖规模。”
与此同时,超充建设还面临经济性的挑战。
广州、深圳等“超充之都”试点显示,超充站面临设备成本高、利用率低等挑战。在现有充电服务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有运营商人士向记者坦言:“超充桩单日使用时长不足2小时,投资回收率不及预期。”
而在电力基建挑战上,城区电网改造难度大,10kV供电线路扩容带来系统成本高昂。虽然光储充技术可缓解容量压力,但其安全性和商业模式仍未成熟。
因此,新增大功率充电设施的电网适配性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挑战。
《通知》指出,要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与电网融合发展。“电网企业要积极开展大功率充电负荷特性对区域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分层分级评估电网对大功率充电设施的接入能力。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
此外,《通知》还鼓励打造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建立大功率充电场站与配电网高效互动机制,因地制宜配建光伏发电和储能设施,探索针对智能有序大功率充电场站优化电力接入容量核定方法,合理利用配电设施低谷容量裕度,提升配电网对于大功率充电场站的接入能力。支持充电运营企业通过接入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需求响应,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电动汽车高水平消纳清洁能源。
周建明介绍,大功率充电场站不仅是能源补给点,更是可调节的负荷资源,能有效平抑电网波动、消纳绿电。而这一政策支持将极大推动充电运营企业在“智能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解决方案的落地和规模化应用,提升电网对大功率充电的接纳能力,同时为其创造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收益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