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7月7日披露数据显示,中国6月末黄金储备报7390万盎司,环比增加7万盎司,这是中国人民银行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
就市场走势而言,虽然6月国际黄金价格延续5月份的震荡态势,但上半年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累计上涨超过25%,创下18年以来的最大半年涨幅。
对于央行连续第8个月增持黄金,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这是中国国际储备资产多元化继续稳步推进的体现。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则分别从短期、中期、长期视角分析,从短期来看,央行在6月份仍连续第8个月环比增持黄金、维持稳健增持黄金的节奏,除了抓住金价技术性调整窗口期、降低增持成本等考虑因素外,更多是出于应对地缘政治新风险点和不确定性、顺应市场避险情绪、对冲其他类别金融资产波动性等原因。
从中期来看,伴随着全球贸易形势不明朗、地缘冲突持续、去美元化步伐加速、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以及美元指数和美元资产走弱的态势,各国央行和投资者都会继续增持黄金投资,并为金价的震荡上行持续提供支持。
从长期来看,黄金在避险、抗通胀、长期保值增值等方面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我国央行在国际储备组合配置中加入和动态调整黄金储备的政策动机不会改变,持续增持黄金的大方向与长期趋势也不会改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亦认为,未来,央行料将继续增持黄金。他援引数据称,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官方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的占比为7.0%,明显低于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
“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角度出发,未来需要持续增持黄金储备。”王青表示,黄金是全球广泛接受的最终支付手段,央行增持黄金能够增强主权货币的信用,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由此,从优化国际储备结构、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等角度出发,未来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
同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174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322亿美元,升幅为0.98%。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6月,受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经济增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下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解释,货币方面,市场对美国财政纪律、货币政策中立性、美元政治工具化倾向的担忧持续升温,美元信用受损,去美元化趋势加速,6月美元指数下跌2.5%至三年来最低点96.9,非美货币集体升值,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上涨3.89%、2.1%。“由于外储以美元计价,非美货币升值增加了经汇率折算后的外汇储备规模。”
资产方面,温彬援引数据称,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上涨1.0%,标普500股票指数上涨5.0%,债券、股票等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亦对外储形成有力支撑。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发展动能减弱,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依然较大。但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对外贸易保持韧性,全球投资者看好中国资本市场新机遇,这些因素都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温彬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