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金公司上半年发债融资规模同比锐减。
7月7日,财联社记者根据中国货币网数据统计发现,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共有7家消金公司发行10笔普通金融债,累计实际发行规模121亿元。而2024年上半年,6家消金公司发行15笔普通金融债,累计实际发行规模255亿元。
数据显示,同比去年,消金公司今年上半年累计实际发行普通金融债规模下滑52.55%。值得关注的是,往年几家“发债大户”在今年上半年更是缺席。
据了解,长期低息的金融债是消金公司主要的融资手段之一。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随着融资渠道日益多样化,部分消金公司转向发行ABS等其他方式融资。
受访业内人士指出,上半年头部消金公司发债积极性下滑导致行业整体发行规模缩减,预计下半年随着市场回暖,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
“发债大户”缺席,消金公司上半年发债规模锐减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市场共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合计发行了121亿元规模的金融债,分别为杭银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宁银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和中邮消费金融。
同比2024年来看,马上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这三家持牌消金延续此前发债节奏,今年上半年发行规模均为25亿元。但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这两家传统的“发债大户”,在2025年均没有发债动作。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兴业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分别发行金融债75亿元和80亿元,两家合计发债规模达155亿元。
“2025年上半年消金公司发行金融债规模下降,主要在于少了招联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两家发债大户。”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表示,“发债大户”的缺失,使得整个持牌消金行业发债减少规模高达百亿以上。
此外,业内人士指出,2024年发债规模基数高增,以及当前信贷需求仍需逐步释放和更加注重风险管控等因素导致当前融资需求降低,也是今年发债融资规模同比下滑的重要因素。
苏筱芮指出,去年消金公司发债融资积极性较高,一方面是由于消金融资市场初步“开闸”,多家消金机构响应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因为头部消金积极扩张,试图在当年获取更多业务规模。
部分转向ABS或银团贷款,业内依旧看好发债融资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政策放宽,监管鼓励多元化融资,消费金融机构融资方式日渐多样化,目前已包括金融债、ABS、同业拆借、银团贷款等方式。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除了金融债,不少消费金融机构转向发行ABS、银团贷款等方式进行融资。Wind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中原消金、海尔消金、南银法巴消金和马上消费共发行9期ABS,总额超100亿元。不论是发行数量还是规模,较上年同期均有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7月3日,海尔消费金融发行2025年第二期够花ABS,规模15亿元。其中优先A档票面利率为1.80%,创行业年度新低。7月2日,马上消费金融完成募集全国首笔消费金融机构数字人民币银团贷款并完成提款6.15亿元。
苏筱芮认为,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发行ABS,其背后既有机构自身的内在需求,也有外部监管的鼓励因素。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增强消费金融机构资金供给能力,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研究适度提升消费类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额度,推动消费领域可证券化资产范围适度扩容,增加信贷资金供给支持。
“人行调整审批政策,预计将对消金行业发展以及信贷ABS产品发行规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有消金机构从业者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不过,素喜智研分析认为,金融债作为标准化债权中的一种,具有更优的流动性,发行成本比持牌消金其他融资成本更低。据该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消金公司最低发债利率已至1.69%,较去年产生大幅下降。
“尽管上半年持牌消金金融债发行规模、期限略显保守,但下半年随着市场回暖,叠加政策鼓励,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苏筱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