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充电宝召回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品牌相继召回多款产品,召回产品超过120万台。此外,罗马仕还宣布停工停产。这背后,是整个行业长期存在的质量隐患,折射出了整个充电宝行业在监管与发展平衡上的困境,尤其是行业长期存在的“内卷”现象,亟待引起深刻反思。
回溯此次危机的导火索,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我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充电宝生产国、消费国,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10.4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30%以上。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网络销售充电宝的不合格率逐年攀升,分别为19.8%、25.0%、35.4%和44.4%。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实:市场上近半数的充电宝产品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深入探究,这背后是行业长期“内卷”所带来的恶果。充电宝行业长期存在低价竞争、供应链管理失控、监管滞后等问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成为行业主旋律。为了在低价竞争中生存,企业不得不千方百计降低成本。电芯,作为充电宝的核心部件,成本占比最高,自然成为企业削减成本的重点对象。一系列召回事件,是行业“内卷”导致安全底线失守的具象呈现。
需说明的是,“内卷”并非充电宝行业独有的现象。近年来,光伏、汽车等多个行业也纷纷陷入“内卷”困境,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不惜大打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下滑、创新动力不足。这种“内卷式”竞争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促进市场公平竞争、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发展效率的大敌。
面对“内卷”带来的危机,充电宝行业乃至更多类似行业该何去何从?破局之策在于走出“内卷”,实现价值回归。
从政策层面来看,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法律与信用约束,加大对低价倾销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处力度,避免单一行业出现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情况,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市场,为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协会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推动行业形成协作共赢的良性竞争生态。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行业内部的沟通与协作,避免企业陷入无序、恶性的价格竞争。企业自身更应深刻反思,摒弃短视的“价格战”思维,转向价值创造。加大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方面的投入,通过技术差异化路线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单纯依靠压低原材料价格。
唯有坚守产品质量和安全底线,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价值提升,行业才能走出困境,迎来更加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未来。这不仅是充电宝行业的必由之路,也是众多面临“内卷”挑战的行业所应共同遵循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