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信业已成为上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构筑未来发展优势的重要力量。
7月7日,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上海市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近日正式发布(下称《若干措施》)。
梯度奖补助激活企业活力
今年1月至5月,上海软信业营收总规模超6900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全国14.3%的平均增速。
从各区看,上海15个区软信业营收同比实现正增长。杨浦、普陀等中心城区同比增速达到25%、22.6%,郊区中,金山、松江、青浦、奉贤等四区实现高速发展,增速分别达到646.9%、45.5%、38.9%和47.4%。
《若干措施》在激发上海软信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支持人工智能赋能软信业提质升级、完善软信业新动能培育的支持政策、切实推动软信业企业降本减负四方面提出17条具体举措。
记者从通气会获悉,上海软信业企业数量超1.6万家,其中规上企业数量超3200家。
《若干措施》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建立梯度式企业奖补机制,对高营收、高成长的软信业企业给予可预期、达标即享的资金奖励,主要有3项具体举措:一是对优质企业,鼓励各区对区域内全年营收超20亿元且增速超全市平均增速1.2倍的软信业企业给予奖励;二是对中小企业,按营收规模分档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从500万元到3000万元不等;三是对小微企业,按增长速度分档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从30万元到50万元不等。
具体来看,实施中小企业育强激励。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200亿元的软信业企业,分别给予核心团队累计不超过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奖励。对年度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2.5亿元、5亿元、10亿元、15亿元的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和信息安全软件企业,分别给予核心团队累计不超过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奖励。
实施小微企业成长激励。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的软信业企业,根据其当年前三季度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速且不超过20%的,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增速20%以上的,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年度营收首次突破2000万元,但暂未形成自然年同比数据的软信业企业,根据其当年前三季度营收情况给予奖励,对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超过1亿元的软信业企业分别给予4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
在推动软信业企业降本减负方面,《若干措施》提出,降低软信业企业融资成本。发挥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软信业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单户担保额度上限为300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为软信业中小企业提供“无缝续贷”“无还本续贷”服务。通过投补联动等方式支持有条件企业围绕软件领域强链补链开展并购重组。支持智算中心项目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公司旗下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鼓励的重点软件企业,不仅是对合合信息在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高度认可,更使其能够享受到国家在税收优惠、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合合信息执行董事、总经理助理刘雅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在刘雅琴看来,上海市经信委软信处的政策扶持为合合信息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入了强大动力。
此外,政策提出,降低用人成本,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的软信业企业在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给予支持保障。
刘雅琴表示,政策的倾斜使得企业能够每年享受重点人才奖励,这对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起到了关键作用,“软信处还将企业创新平台研发人员纳入市级人才租房补贴范围,这一举措减轻了人才的生活成本负担,增强了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为合合信息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加强人工智能应用激励
记者从通气会获悉,加强人工智能应用的激励性政策。充分发挥上海软信业技术基础好、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努力把软信业企业作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渠道、主服务商,主要有四项具体举措:
一是通过“算力券”更大范围支持创新主体广泛应用模型即服务能力,全面降低调用模型、部署模型的使用成本。二是支持软信业企业协同行业用户加快大模型在工业、金融等行业的深度应用,对应用效果显著的优质项目给予不超过30%的资金补助。三是支持软信业企业发展通用智能体,坚持应用实效为导向,对达到一定用户规模的智能体给予资金补助。四是瞄准软件AI化趋势,一方面支持软件企业通过代码生成等方式变革软件开发方式,另一方面支持软件产品嵌入AI功能,进一步提升软件智能化水平。对优质项目给予不超过50%的资金补助。
仪电集团副总裁刘山泉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提供一组数据,今年1—5月,仪电集团软信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28.19亿元,其中解决方案相关板块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22.96亿元,同比增长15.17%;智算云板块完成主营业务收入约5.24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98%。
“下一步,上海仪电将加快做大算力规模,打造国内领先智算设施。”刘山泉表示,同时,将用好政府专项债、建设财力、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银行信贷等工具组合,聚焦优化国际先进算力供应链,加快超大规模智算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交付进度,通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提升运维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数据中心专业化运营服务能力,盘活上海低效数据中心资源,实现数据中心运营解决方案的输出,并适时在市外布局优质数据中心资源,支撑智算云战略落地。
《若干措施》明确,支持云服务商发展模型即服务能力。支持云服务商建设模型即服务平台,对调用相关服务的创新主体,按规定给予一定比例的算力补贴,推动降低各类主体调用模型、部署模型的使用成本。
支持软信业企业发展行业模型。支持软信业企业、大模型厂商与在线新经济、金融、教育、医疗、文旅、工业等领域行业企业结对,合作开展行业模型的研发与应用,对可纳入支持范围的项目投资给予最高不超过30%的资金补助。
支持软信业企业发展通用智能体。支持开发跨领域、多任务、自规划的通用智能体,对已上线运行且达到一定用户规模的智能体,纳入该市“算力券”“模型券”支持范围。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作用,赋能优质项目。
刘山泉进一步指出,后续,上海仪电将探索AI基础设施软硬协同,深化PaaS平台能力提升,构建自主可控的全栈算力体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强化数据要素循环,加速“AI+”场景应用商业闭环。推动模型+数据授权的场景,实现数据价值的安全流转与利用,发挥人工智能实训场项目牵引,推动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行业智算云市场拓展。
“我们将抢抓政策窗口期,扩大国产化替代的市场份额。利用2027年基本完成重要领域信创替代的政策窗口期,发挥好国家布局的大规模国产化基础设施的资源优势,对接政务、医疗、金融等重要领域,通过安全接入措施,满足行业客户的数据、模型和安全管控要求。”刘山泉说。
刘山泉还透露,下一步将加快成立CVC产业基金,以资本驱动创新发展。在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下,深度融入市级人工智能战略性子基金体系,成立上海仪电智算产业基金,设计规模10亿元,围绕本市智算云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技术研发—产业融合—生态闭环”全周期投资体系,聚焦智算云体系、数据语料及前沿模型创新开展战略性、前瞻性投资。同时,创新打造“投算联动”新模式,为被投企业提供捆绑式的优质、低成本算力支持,形成“业务+资本”双重纽带,提升CVC基金投资效能和产业赋能水平,支撑上海人工智能核心要素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明确支持软信业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支持软信业企业通过模型编程、数据治理等方式提升软件研发效率,支持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应用软件、安全软件等进行智能化技改,对可纳入支持范围的项目投资给予最高不超过50%的资金补助。
完善软信业新动能培育支持政策方面,《若干措施》提到,丰富拓展数字新技术应用场景。支持数字人、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感知交互、空间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开展前瞻性技术攻关,加快培育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增强版、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卫星互联网、第七代无线局域网技术等未来网络生态。
激活数据要素产业内生发展动力。出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加快培育公共数据在医疗、教育、金融、科研等领域的“用数”场景。鼓励金融机构试点数据资产质押贷款。组织实施区块链技术应用、医疗数据赋能试点等新基建重大示范工程项目。探索推动成立语料风险投资基金,试点语料作价入股等新型投资模式,探索语料开发共享收益分配机制。围绕工业制造、在线新经济等领域,支持建设一批可信数据空间。
后续,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会同相关部门推进《若干措施》靠前发力、尽早落地见效,并持续加强软信业趋势研究与产业布局,高质量谋划“十五五”软信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