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发布上半年武汉楼市“成绩单”。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武汉全市商品房网签销售面积615.39万平方米,共计9.6万余套,同比增长14.8%。其中,6月新房单月销量首次破万套,中心城区多个高品质住宅项目再现“日光盘”,市场回暖态势显著。
“好房子”激活市场供需
1~6月,武汉商品房网签销售面积为615.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8%;其中,新建住房网签销售面积506.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全市新建住房整体去化周期降至12个月。二手住房网签成交面积533.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0.8%。
4月30日,武汉出台了“汉九条”,加大“以旧换新”、公积金等支持力度,同时将多子女家庭购房补贴范围由新城区扩大到全市范围,有力地促进了住房消费。
“五一”长假期间,武汉举办春季购房节,吸引了31家房企、150个楼盘,以及家电家居家装、汽车、文旅、银行、零售等各类企业参展。
“在‘汉九条’和春季购房节双重利好刺激下,武汉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新房销量增幅明显,售楼部客流量明显加大,市场人气不断回升。”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6月份,武汉新建住房和二手住房累计成交 21551套,环比增长30.9%,同比增长26.3%;其中,新建住房网签销面141.7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48.2%,新房月销量今年首次破万套。各售楼部现场到访量环比增长30%以上,部分项目增长50%,“特别是中心城区一批地段好、品质优、智能化的高品质住宅项目上市热销,再现多个日光盘”。
上半年,中指研究院华中监测开盘61次,累计推出7662套,当日销售3403套,平均去化率44.41%,较2024年27.59%的水平提高了16.82个百分点。
其中,按照“四代住宅”新规打造的项目呈现供销两旺格局。根据统计,四代住宅新项目首开去化率平均在70%以上,是武汉市场一般项目的2~3倍,特别是中心城区及光谷片区新上市的四代住宅热度最高,接连出现4次“日光”。
武汉将建设“好房子”作为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市场回暖具有结构性特征。中指研究院(华中)市场研究中心主任李国政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地在供需两端持续发力,在需求端,“汉九条”针对人才、以旧换新、多孩家庭、进城人员等群体加大购房支持力度,促进了购房需求的释放;在供给端,地方政府增加中心区优质地块供给,引导企业打造低容积率、高品质项目,高效利用土地和空间,好房子、好配套、好服务成为楼市风向标。通过推动房地产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住房产品迭代,努力重塑“政策推动、产品升级、市场热销、投资拿地”的良性循环,为市场止跌回稳夯实基础。
下半年新政聚焦盘活存量
武汉中心城区房地产市场总体表现较好,但远城区库存压力有增无减。随着四代住宅等新规项目上市,得房率、性价比方面优势明显,对此前在售项目及二手房形成降维打击,成交量企稳同时,价格承压依旧很大。
对此,武汉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利用“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地方专项债等金融支持,加大商品房收储,用于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拆迁安置,不断完善“租购并举”“市场+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
李国政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武汉新建住房成交中,各类保障房、收储、还建等占比约在三成左右,6月成交量创出上半年月度新高,也与加大收储力度有关。黄陂、蔡甸、硚口、江岸、江汉等区域实施的“以旧换新”、商品房收储、定向回购等效果显著,一些在售项目剩余房源直接收储不再对外销售。
此外,在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中,武汉推动了“房票”“购房券”“原拆原建”等创新模式,将拆迁安置与新房销售联动起来,满足了拆迁家庭的多元化需求,加快了安置效率,同时也促进了商品房去库存,使得市场成交稳中有升。
戴德梁行武汉公司研究部经理胡韵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主要通过土地出让金计提专项基金的方式,异地配建保障性住房,但存量房源转化比例和效果不明确,需加快建立市场化主体参与的存量房规模化收储机制。
在商办市场存量盘活方面,虽然政策明确支持商办类用地盘活,但现有政策缺乏对“商改租”“商改住”的产权分割、消防验收等关键环节的制度突破。
武汉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上述负责人透露,商办市场确实仍在萎缩,今年下半年,武汉刺激楼市的新政将向商办类房屋去库存有所倾斜,但需要正视的是,“除政策引导外,地方楼市的冷暖还与当地产业布局、人口导入、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并且积极推动市区平台公司研究开展跨区以旧换新。”该负责人进一步说,同时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加大开发贷款投放力度,力争全年“白名单”项目授信500亿元以上;推进“拿地即开工”,力争今年新增房地产项目上市销售100个。
土地市场成交触底反弹
今年上半年,武汉涉宅用地成交28宗,总建筑面积219.44万平米,成交金额114.07亿元,平均溢价率7.03%。与去年同期相比,涉宅用地成交增加了19宗,总建筑面积翻了一倍,成交金额也接近翻倍,平均溢价率则增加了7倍多。
特别是在6月土地拍卖市场成交中,吸引了央企、国企、民企多轮竞价,多个地块出现高溢价率,江岸区新兴街地块竞价106轮,溢价率高达54.36%,创下武汉住宅成交楼面价历史纪录第二名。武昌区傅家坡住宅地块竞价45轮,溢价率为22.42%。
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发现,容积率较低的住宅地块受到热捧。今年上半年,武汉成交的涉宅地块,平均容积率仅为1.89,主城区地块频频出现2.0以下的容积率,大大低于几年前动辄4.0以上的情况。比如6月30日出让的P(2025)049号汉口新兴街地块,容积率1.30,限高24米,适合打造主城区老洋房。因此吸引了14家企业参与,最终经过106轮竞价,被绿城中国以66450万元拿下,楼面价27920元/m²,溢价率54.36%。
除了汉口新兴街049号地块溢价率54.36%外,青山区临江大道014号和武昌区中山路035号地块溢价率分别达到34.29%和 30.59%,武昌区武珞路047地块溢价率22.42%,这些地块都呈现出“小而美”的特点,适合打造高品质改善性住房,广受企业青睐,拿地争夺也日趋激烈,平均溢价率达到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