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海事局、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联合发布《深港甲醇加注作业安全核查指引》。
南方财经记者了解到,该《指引》获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海事处支持,同步作为可参考的技术指引在香港发布,为深圳、香港水域内甲醇燃料加注作业提供了具体操作的参考标准,将有力推进船用绿色燃料加注区域合作,为深港合力共建全球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海事组织(IMO)2023年提出,到2030年国际海运业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20%,并力争降低30%;到2040年,国际海运业温室气体年度排放总量比2008年至少降低70%,并力争降低80%。
燃料替代是船运业实现长期减碳目标的关键策略,这使甲醇动力船舶订单呈爆发式增长。2025年全球将交付的285艘新造替代燃料船舶中,约25%已采用甲醇燃料,绿色燃料加注能力成为衡量港口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也是全球十大船用燃料加注中心之一,致力于发展成为高质量的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2024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鼓励业界使用绿色船用燃料,加强与大湾区港口合作,并与主要贸易伙伴构建绿色航运走廊。
在该纲领指导下,香港紧跟IMO全球净零排放愿景,提出力争在2050年前后实现国际航运净零排放。其中,至2025年完成制定绿色甲醇加注的工作守则及开展绿氨和氢气加注的可行性研究。
近年来,深港在协同推进船用绿色燃料加注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深港均已实现液化天然气(LNG)燃料船对船加注。随着《指引》出台,深港下一步将致力于发展甲醇燃料加注。
据了解,船用甲醇燃料具有闪点低、易燃易爆等特性,加注作业中存在一定特殊风险,必须遵循严格的安全操作标准。目前IMO仅发布了《使用甲醇/乙醇作为燃料的船舶安全临时导则》,缺乏具体操作细节。
在此背景下,深圳海事局通过梳理研究国内外相关公约法规、技术标准要求,充分吸收国际甲醇燃料加注作业经验,结合深圳和香港水域实际情况,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制定《指引》,为甲醇加注作业提供全流程安全操作核查技术规范,夯实甲醇燃料加注作业安全制度保障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甲醇加注产业链条长、环节复杂,涵盖燃料生产、储存运输、加注作业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均要涉及深港规则的衔接对接。《指引》的出台将为往来于深港的甲醇动力船舶、加注船舶和从业人员提供相对一致的加注作业安全操作参考指引,更好地便利船舶加注作业,避免往来深港的船舶适应不同参考标准、切换操作流程等负担,有效降低加注合规成本。
2023年5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创新海事服务支持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的意见》,要求建立健全前海现代航运业与港澳协调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大力支持前海合作区推进开展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等船用绿色燃料加注。
前海管理局方面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深圳海事局合力推进《指引》实施,进一步提升船用绿色燃料加注产业发展与安全监管的政策协同,对接深港两地绿色能源加注业务的市场需求,培育良好的船用绿色燃料市场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