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7月7日讯(记者夏淑媛)新一期财联社“C50风向指数”结果显示,市场预计6月信贷表现略低于去年同期,政府债券继续支撑社融增长。其中,市场机构对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值为2.0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2.13万亿元少增1000亿元;另对6月新增社融的预测中值为3.9万亿元,同比多增6000亿元。伴随市场流动性改善结合低基数影响,以及财政资金的逐步拨付使用,市场预计6月M1及M2同比增速继续上行。
物价方面,市场预计6月CPI同比读数仍在零值附近徘徊,PPI同比降幅或与上月持平。具体来看,市场机构对6月CPI同比增速预测中值为0%,对6月PPI同比增速预测中值为-3.3%。
“C50风向指数调查”是由财联社发起,由市场中的各类研究机构参与完成,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市场机构对于宏观经济走势、货币政策感受以及金融数据的预期。共有近20家机构参与本期调查。

6月新增信贷或略低于去年同期,市场机构预测中值为2.03万亿元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约6200亿元,同比少增3300亿元,主要源于票据融资下滑及企业中长贷同比大幅少增。
从本期来看,市场机构对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中值为2.03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13万亿元少增1000亿元,预测区间为1.5万亿至2.5万亿元。


6月是传统信贷大月,虽然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信贷增长,但6月票据利率水平仍然偏低,显示信贷需求偏弱,多家市场机构预计6月新增信贷或同比少增。具体来看,压低因素主要来自以下方面。
一是工业利润下滑抑制投资需求。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工业利润同比下降1.1%,反映工业部门盈利能力减弱。“这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减少投资计划,进而抑制中长期贷款需求,对6月新增贷款形成一定制约。”北大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表示。
二是地方债务管理压缩融资需求。2025年地方债务化解政策全面落地,包括隐性债务化解、专项债规范和债务置换。
“短期来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债务置换归还银行贷款,可能会影响信贷总量。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更倾向于用专项债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对银行贷款有一定替代作用。”一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研究部首席研究员对财联社记者表示。
在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宏观分析师张文朗看来,如果考虑地方债对信贷的置换效果之后,6月新增信贷可能较去年同期大体持平。
6月新增社融有望同比多增,M1及M2同比增速或继续回升
5月社融新增规模为2.29万亿元,同比多增2247亿元。其中,债券融资在新增社融中占比超过七成,对贷款替代作用明显。
本期调查显示,市场机构对6月新增社融规模预测中值为3.9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3.3万亿元多增6000亿元,参与机构预测区间为3.3万亿至4.63万亿元。


对于6月新增社融,市场预计同比多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及企业债净融资。
从政府债券来看,6月地方政府债发行提速,结合2024年同期基数较低,多位业内专家预计,6月政府债净融资继续处于万亿以上规模,呈现同比多增。
M2方面,今年3月以来M2同比攀升,其中4月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5月M2同比收于7.9%。考虑6月流动性宽松延续,政府债净融资维持较高,市场机构普遍预计,6月M2同比增速有所上行。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6月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6月底逆回购余额超过2万亿元,MLF与买断式逆回购均加量续作,6月DR007中枢逆季节性下行,较5月小幅回落2BP,表明市场流动性改善结合低基数影响”,其预计6月M2有所上行。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表示:“一季度,央行通过暂停国债买入和回收流动性等措施推动国债收益率适度回升,使得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受损,导致部分资金从理财回流至存款账户,也对M2上行有所支撑。”
M1方面,伴随财政资金的逐步拨付和使用,业内预计将对M1产生正面带动。
“一方面,2024年同期基数较低;另一方面,6月信贷与社融增速上行,存款派生效应及化债政策持续推进下,预计6月M1增速预计明显上行” 鲁政委预测。
6月CPI同比增速或仍在零值附近徘徊,PPI同比降幅或持平于上月-3.3%
5月CPI同比下降0.1%,连续第4个月为负。但扣除食品和能源之后的核心CPI同比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至0.6%,创2025年1月以来新高。
从同比读数来看,市场机构预测6月CPI中值为0.0%,预测区间为-0.2%至0.1%。


从食品项来看,6月农产品供应进入旺季,价格延续季节性下行。市场机构人士预计,猪周期错位或成为6月居民消费价格的核心拖累项。
数据显示,2025年6月猪肉批发价环比下跌2.3%、同比下跌16.3%。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4年6-8月猪肉价格显著上升,预计与今年形成显著错位。”
PPI方面,国际输入性因素和国内需求疲软导致价格下行,叠加2024年同期基数走高,5月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3%。自2022年10月以来,PPI已连续32个月负增长。
从同比读数来看,市场机构预测6月PPI同比降幅与上月持平。参与机构对6月PPI同比预测中值为-3.3%,预测区间为-3.5%至-3.0%。


据悉,2023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各主要分项类别物价涨幅普遍回落。
在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负责人、首席策略分析师缪延亮看来,未来政策应在两个方向发力。一是通过注资、扩表、贷款贴息、破产重组等方式,修复企业资产负债表,缓解应收账款压力,稳定信用扩张能力,改善企业投资预期和就业市场,从而带动居民部门资产与收入的同步修复。
二是通过稳就业、提收入、强化社会保障、优化转移支付等手段,改善居民现金流量表,尤其是通过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破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在财政、货币的合力支持下,提升企业盈利预期与居民消费意愿,打破房价-收入预期的负向螺旋,激发内生需求,推动价格水平企稳回升,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缪延亮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