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领域中,信心至关重要,它会影响到风险偏好、投资策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最终的收益与亏损。究竟是什么驱动了信心?专业人士的建议有多重要?过度自信是否会影响投资表现?
基于这些问题,渣打银行调研了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4,400多名富裕和高净值投资者。结果显示,受访者高度自信,而这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到投资回报。
渣打银行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合作研究显示,93%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投资业绩能力(即投资和获得回报的能力),等同甚至优于其他投资者。同时,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的能力丝毫不逊色于专业资产管理人。
上述结果是否证明存在过度自信偏差,即过度自信会导致做出违背稳健财务判断的决定?抑或是那些自行做出投资决策的受访者的业绩真能跑赢寻求专业建议的投资者?
自行决策
虽然一些未寻求专业投资建议的人士确实获得了优于同伴的回报,但这并非常态,换而言之,许多受访者可能过度自信。
调研结果显示,高度依赖财务建议的受访者中,94%的投资回报率可高达10%,而在自行做出投资决策的受访者中,能够获得相应投资回报率的人数占比为88%。
投资决策与专业财务建议相悖的投资者遭遇亏损的可能性也更大。在遭受亏损的受访者,基本依赖自己做出投资判断的人数是寻求专业指导的人数的三倍。
所以,当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可能为自行做出的投资决策付出代价,那么为何我们又会在调研中发现受访者普遍高度自信呢?
优秀的历史业绩可能部分解释了这个问题,投资者会因此预期自己的投资在未来会继续强劲增值。过去两年中,美国和本地市场的各类指数或创新高,或大幅上扬,从而令投资者相信未来盈利可期。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投资者在做决策时掌握了大量信息。调研发现,24%的受访者会阅读财经出版物,类似比例的受访者则会借鉴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观点,而11%的受访者会向社交媒体寻求指导。上述信息触手可及,许多投资者可能因此觉得没有必要再寻求专业帮助。
在线交易和投资平台的蓬勃发展可能也是一部分原因,它们使得投资者可以在没有任何专业人士参与的情况下便捷交易。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 Research Future预计,在线投资平台市场的规模将从2024年约26亿美元的水平增长近三倍,到2032年底前达到73.7亿美元。
谦逊与自知
尽管投资者可能曾经业绩辉煌,并且现在各种信息来源层出不穷,但过度自信不仅可能令投资者更有可能遭受短期损失,还有可能因为拒绝专业建议而导致自己的投资长期表现不佳。专业顾问的优势在于他们经过年复一年的专业培训,对市场有深刻洞察,并能全面审视财务目标。
为了减少过度自信偏差,渣打银行运用量化模型为其投资委员会提供一系列锚点,该委员会由多元化背景的专家团队组成,他们负责形成跨资产的投资观点,并通过财务顾问与客户的沟通,传达这些观点信息。上述机制确保了各种不同的观点都经过探讨,最终的观点不会受制于任何个人的单一判断。
事实上,虽然部分受访者笃信自己的判断,表现出过度自信,但他们事实上认可寻求专业资产管理人士帮助的裨益。在自行做出投资决策的受访者中,35%的人表示,他们偶尔会寻求专业人士的建议再做行动。
过度自信可能会让投资者付出代价,但保持必要的自信和觉醒是关键所在。投资者必须意识到,成功的秘诀在于知道何时坚持自己的判断,何时寻求专业指导化解市场纷繁复杂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