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海马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马云)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金公司、招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资料显示,海马云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云游戏实时云渲染服务GPUaaS提供商,基于GPU软硬一体化端到端平台能力,为客户提供全栈GPU即服务(GPUaaS)解决方案。为游戏、泛娱乐、数字文旅、数字教育等行业的客户提供实时云渲染服务和相关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海马云平台承载超28000款游戏,包括现象级作品如《黑神话悟空》(2024年)和《云·原神》(2020年)等。
成立12年的技术型玩家,正式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
市场份额领先背后的尴尬:持续亏损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2024年收入计算,海马云在中国云游戏场景实时云渲染服务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17.9%。
业绩表现上,2022年至2024年,海马云营收分别为2.9亿元、3.37亿元、5.2亿元;毛利分别为6164万元、8941万元、1.29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2.46亿元、2.18亿元、1.86亿元。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达到6.5亿元。
2022年至2024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74亿元、1.38亿元、8424.5万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海马云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24万元。按照公司目前的亏损情况,资金压力较为明显。

亏损主要因为在研发、销售等方面持续成本高企。
报告期内,海马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4亿元、1.13亿元、1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6.1%、33.5%、19.4%;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1521.9万元、1609.4万元、3429.8万元,占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2%、4.8%、6.6%。
2024年,海马云来自云游戏GPUaaS收入为4.58亿元,占营收的比例为88.1%;来自云原生内容服务收入为4681万元,占营收比为9%。
公开信息显示,从2014年天使轮开始,海马云已进行过10轮融资,累计获得融资金额达11.05亿元。
海马云在招股书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持续投资基础设施;为与核心平台软件相关的研发活动提供资金;进一步开发和推广新兴产品;为游戏AI能力的持续开发和迭代提供资金;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大客户依赖”难摆脱
2022年至2024年,海马云的云游戏GPUaaS客户数已从37家增至69家。其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81.2%、72.3%、72.7%,贡献超7成收入,客户度集中明显。
其中最大的客户为咪咕文化,过去三年分别为其贡献了1.23亿元、1.56亿元、1.85亿元营收,占公司总收入的42.5%、46.4%、35.7%。
对于大客户依赖,海马云在招股书中指出,中国云游戏场景的实时云渲染服务的市场规模预期于2029年达到116亿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5.4%,随着市场增长,海马云有望深化现有客户关系,拓展新客户。
不仅如此,咪咕文化还是海马云最大战略股东。
据了解,海马云的股东包括咪咕文化、中国移动、领航光一、巨人网络、优刻得等。

IPO前,知行嘉实、艾歆、艾箐作为一致行动人集团控制公司19.7%股权,海马乐云持股为3.12%,毅峰共同持股为2.27%,汇聚嘉实持股为2.26%,咪咕文化持股为13.62%,领航光一持股为12.23%;
上海巨人持股为11.96%,优刻得持股为7.3%,星路鼎泰持股为3.01%,光一文投持股为2.59%,成都华泰持股为2.46%,安徽安华持股为2.2%;
安徽华安持股为2.2%,铁路基金持股为1.76%,田僕资产持股为1.65%,执新创业投资持股为1.32%,北海康瑞持股为1.08%。
身背“对赌协议”闯关IPO
据招股书,2025年4月,公司股东订立投资协议及股东协议,IPO前,前投资者获赋予若干特别权利,包括优先购买权、随售权等。
递表前,6月25日,海马云与股东订立补充协议,除田僕资产以外,所有投资者的赎回权于公司向联交所首次提交IPO前即时失效及终止。
2021年5月18日,海马云、单一最大股东群体与田僕资产订立回报保证协议。协议约定,田僕资产于持有股份期间获得按单利计算每年10%的固定回报率。若田僕资产出售部分或全部所持股份(包括H股及非上市股份)所获得的实际回报(扣除税项及费用)少于所保证的回报,则单一最大股东群体同意以现金向田僕资产补偿有关差额。
此外,田僕资产获授赎回权,可要求最大股东群体购买田僕资产持有的股份,若海马云未能于2026年底前完成IPO,则该赎回权仍可行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