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翼菲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以18C章程登陆主板。若成功上市,翼菲科技将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
翼菲科技于2012年6月在济南成立,是一家集工业机器人研发和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技术提供商,产品应用于食品、电子、物流等轻工业领域,曾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以2024年收入为衡量标准,翼菲科技在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中,位列国内企业第五。公司亦是中国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翼菲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8.5%;同期分别亏损5755.3万元、1.1亿元、7149.5万元,累计亏损2.38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机器人本体收入占比从5.0%提升至20.8%,机器人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95.0%降至79.2%。
翼菲科技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开支。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3310万元和3870万元,分别占当年营收的21.1%、16.5%和14.4%,研发费用率连年下降。
与此同时,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连年增加,从2022年的1478.9万元增长至5314.9万元,销售费用率则从9.1%一路增至19.8%。
可以看出,翼菲科技研发费用率不断走低的同时,销售费用却不断增加,销售费用率也攀升至两位数,"轻研发重销售"的趋势较为明显。
翼菲科技的毛利率波动较大,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7%、18.3%和26.5%。
翼菲科技对大客户较为依赖,报告期内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35亿元、1.22亿元和1.34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83.3%、60.7%和50.1%。其中,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1.16亿元、0.81亿元和0.64亿元,分别占同年总收入的71.2%、40.3%和23.7%。不难发现,公司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入断崖式下滑,从贡献七成营收已缩减至两成。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各期末,翼菲科技的应收账款及票据分别为2810万元、5230万元和1.38亿元,2024年末比2022年末增加约392%。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周转天数分别为46天、65天、120天,回款率下滑。
据招股书披露,翼菲科技IPO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研发、生产线升级与产能扩建、海外业务网络拓展、供应链上下游投资布局,以及补充企业营运资金。
但从产能来看,公司机器人本体生产的产能利用率尚未饱和。2024年,济南的三条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分别只有70%、73%和55%,未来募资扩产后,公司的产能是否能够消化存在疑问。
翼菲科技成立13年已融资十余次,分别获得了常春藤资本、英菲尼迪、华媒资本、春华资本、国科盈峰、佳士科技、七晟资本、CBC宽带资本、山东财金集团、峰瑞资本、启迪之星等机构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