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日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四川畜牧产业总产值已突破7300亿元。为了实现3至5年内畜牧全产业链产值培育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目标,四川将以生猪、家禽、牛羊、兔、蜂五大产业为重点,建设24个畜牧产业集群。
四川是畜牧大省,生猪、牛、禽、兔等养殖规模长期位居国内前列。尽管四川畜牧产业具备冲击万亿级产业的基础,但龙头企业、链主企业数量少,精深加工链条不完整,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产品,是目前制约畜禽产业冲刺万亿级的主要因素。四川省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比如在猪肉精深加工方面,目前四川猪肉仍以热鲜肉消费为主,猪肉精深加工占比不到25%,精深加工附加产值增幅不大。畜禽产业冲刺万亿级,要解决好短板问题。
业内认为,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现代化、数智化发展,传统标准体系已难以满足产业升级需求。特别是在场址选择、厂区规划设计、环控和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免疫程序和疫病诊疗等方面,亟需通过团体标准进行规范。
日前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25学术年会上,由四川农业大学、甘孜藏族自治州草原工作站、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牵头制定的首批《川乡黑猪免疫技术规程》等11项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本批次团体标准涵盖了畜禽健康养殖、重大疫病防控、精准饲料配比、牧草培育等诸多畜牧重要领域,明确了技术规范操作要点。
四川畜牧兽医学会理事长、四川畜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何志平表示,这批标准凝聚了四川畜牧兽医全体从业者的智慧与心血,希望为行业标准化发展添砖加瓦,助力四川畜牧万亿级产业链建设。
当前,四川畜牧产业总产值已突破7300亿元,是四川农业产业中产值最大的领域。今年4月,四川印发了《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培育方案》,四川将聚焦畜牧、粮油、蔬菜、水果、茶叶、蚕桑、水产、林竹、调味品和食药同源产业链,给出10个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路线图”。6月30日,四川千亿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双培”行动(培育产业、培优企业)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