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6 10:54:50 股吧网页版
建设数字友好城市,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签约总额超百亿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祝嫣然

  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的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7月2~5日在北京举行。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要将城市作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发挥数据要素在赋能全局中的乘数效应。结合城市产业集聚、人才集中、场景丰富等优势深化数据资源流通利用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更好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大会上,北京携手来自欧洲、北美、亚太、中东及拉美等地区的40余个伙伴城市,共同发起成立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该联盟旨在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跨境数据治理、人工智能伦理、智慧城市应用等关键议题,深化城市集群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共建、数字治理创新等实践。

  本届大会联合欧中企业联合会、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电信、毕马威等24家协会与企业代表成立“出海国际合作联盟”。大会期间,16家领军企业签约入驻北京出海基地,签约总额超百亿元。

  推动全域数字化转型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以北京市为例,“十四五”期间,北京数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北京市民热线“12345”助力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超97%。

  去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要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信办主任、国家网信办主任庄荣文在大会上表示,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把握科技创新机遇,推出原创技术和创新场景,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面对信息时代城市治理的新课题,要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城市管理理念、模式、手段创新,赋能基层治理,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刘烈宏表示,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打造集约、统一的数字底座、数据平台,建立并完善城市智能中枢,一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设施互通、数据融通、平台联通、业务贯通。加强适数化制度改革,推动跨领域、跨部门数据协同共享、业务流程再造、治理规则重构。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要进一步突出应用导向。刘烈宏称,要注重城市运行安全、高效、精准,加快城市数字更新,打造更具韧性的城市生命线,创新“一网统管”,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在城市应急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应急发现、决策、响应、处置能力,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数字金融市场活力大

  本届大会举办多场专题论坛及特色活动。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提到,我国数字金融市场活力大,数字金融市场规模居世界首位。金融科技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加速出海,DeepSeek等创新技术助力中小机构弥合“技术鸿沟”。未来发展需坚持技术中性原则、构建数据安全体系、推动产品服务协同创新并深化国际合作。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李东荣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要秉持技术中性原则,鼓励新技术合理应用创新,持续推进监管科技的运用;二是持续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多措并举维护数据安全;三是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推动金融产品服务模式和风险防控的协同创新;四是加强数字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近年来,以生成式AI、大模型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加速渗透数字金融领域。原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当前金融业已经进入“AI时刻”,AI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正在加速。

  陈文辉提到,不管是大型金融机构还是中小金融机构,均要拥抱和加快AI大模型的应用。为此,一是要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二是要培养全员数字化意识。三是加大AI人才培养和使用。另外还要高度关注AI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比如AI幻觉、算法歧视等。

  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东民发布《全球金融竞争力报告2025》。报告显示,中国全球金融竞争力跃居第四位,连续四年缩小与美国的差距,中国的金融科技竞争力连续第二年名列全球第三。今年分数较去年显著提高,主要推动力是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潜力的大幅提升。

  刘东民表示,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尤其表现在AI人才指数与金融科技信贷水平这两个细分指标。数字金融的核心是金融科技,这恰恰是支撑中国不断追赶世界领先国家的最大动力和优势所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