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5 23:08:10 股吧网页版
季末贴息揽储“抬头”:冲量资金日息最高飙至“万20”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慈玉鹏

  本报记者慈玉鹏北京报道

  年中考核刚过,银行揽储压力有所缓解。

  《中国经营报》记者调查发现,6月末银行迎来年中考核时点,为完成存款考核,部分自称银行员工的人士在社交平台发布短期冲量资金信息,报价高达“万20”(即1万元日息20元)。随着考核时点切换至7月,有资金中介反映,银行揽储需求仍在,但贴息报价已较季末峰值有所回落。

  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叠加监管对揽储行为的规范,多位银行人士及资金中介指出,目前银行员工揽储难度和压力较往年明显加大。为应对存款考核任务,部分基层员工不得不自掏腰包贴息揽储,这不但加重了个人经济负担,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金融数据的虚增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获悉,在考核机制方面,银行应优化分支机构及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进一步推行以日均余额为核心的考核方式。在产品创新层面,银行应加快研发差异化存款产品,如开发挂钩黄金、债券的结构性存款,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基层员工”高息揽储冲量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银行揽储压力显著加大。北京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其所在分行6月初距离完成半年存款任务有约800亿元缺口,尽管一线员工加班加点冲刺,月末仍未能完全填补缺口。“行业内卷严重,银行定期对客户经理业绩进行考核,根据指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与惩罚,所以很多人宁愿自掏腰包也要完成高息揽储任务。”

  资金中介市场同样反映出这一趋势。北京某资金中介告诉记者,今年银行存款需求量较大,资金利率相对较高。6月底,某国有银行网点500万元存款“一日游”资金(6月30日进,7月1日出)开出 “万17”(即1万元日息17元)的高价。“7月初,银行存款需求依然旺盛,例如某国有银行网点需要1000万元4天期的存款资金,但利率相比较6月末有所回落。”

  另一位华南地区资金中介告诉记者:“越是临近考核截止时点,贴息的开价越高。6月最后一天晚上银行资金冲量,部分单子最高可以达到‘万20’利率,但操作窗口极短,要求客户手快,因为这类单子一般都是季度最后一天晚上11点半以后,需要经验丰富的操盘手才能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短期资金冲量和腾挪暗藏风险。上述华南地区资金中介告诉记者,提供资金的客户操作不当或被冻结账户,例如某国有银行网点就曾出现过大额资金转入可能触发风控系统导致账户冻结的情况,造成资金暂时无法转出至他行,需要客户亲自去柜台解冻。此外,部分经常做资金业务的客户频繁开户销户,这类客户若为了季末冲量临时开户,可能会被限制线上业务办理权限,而需要去柜台办理。

  上述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资金冲量业务存在诈骗风险,银行员工和资金方都需要具备一定辨识能力,资方客户最好直接与银行联系,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操作,避免下载不明来源的App或向非银行机构转账。

  员工自掏腰包贴息揽储不但加重了经济负担,还容易导致银行业务数据失真,这种行业乱象亟待治理。

  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告诉记者,从根源上治理银行员工贴息揽储乱象,需要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考核体系进行矫正,短期内可以考虑取消存款的时点考核指标,降低中长期定存考核权重,或者降低存款指标的考核权重。从中期看,建议取消向员工个人摊派存款任务,由支行或者部门作为承担任务的最小单位。

  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陆岷峰告诉记者,对银行员工贴息拉存款现象的治理,需要构建多维度的长效机制。一是要不断优化分支机构及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要将存款规模指标调整为综合效益评估,加大引入客户服务质量和合规经营等维度的力度和占比,同时推行以日均余额为核心的考核方式,从根源上来削弱短期冲量动机。二是监管层面应强化技术手段应用,可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等监管科技手段对监管对象异常资金流动实施穿透式监测,重点打击存款“一日游”行为,对纵容违规的机构实施“双罚制”,对于严重违反这方面规定的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取消其任职资格,情形严重的实行终身禁业。三是积极推动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如可以开发挂钩黄金、债券的结构性存款工具,结合代发工资及其他场景生态建设,以合规方式提升客户资金黏性。

  此外,陆岷峰表示,机构可在内部管控方面建立员工账户动态监测机制,可以在业务系统植入实时预警模块,实现政策技术化,对频繁大额存取可疑交易自动拦截,以技术手段增加存款合规性的硬约束。在文化建设上,要通过分层培训来强化全员合规意识,建立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强化内部监督。最终要形成“考核减压—科技阻截—产品疏导”的治理闭环,既要消除员工被迫违规的客观条件,也要压缩违规操作的实施空间。

  银行揽储难度加大

  西北地区某零售银行业务人士告诉记者,今年揽储难度相对加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存款利率持续下降,产品吸引力降低;二是银行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加剧;三是监管趋严,传统通过赠送礼品揽储的方式受到限制,客户积极性不高。

  从存款利率看,某国有银行支行长告诉记者,目前国有银行存款利率基本趋同,例如3年期定存利率是1.55%,相比去年明显下降。自5月存款利率下调后,活期存款已接近零利率。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银行存款利率报告显示,5月银行存款利率整体下调。其中,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下降幅度达到30BP(基点)。

  上述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整体来看,受市场利率低位运行、政策利率调整预期、银行负债成本控制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存款利率仍有一定下调空间。

  华东某地金融监管部门近期下发通知,要求辖内银行机构不得通过向客户赠送实物礼品,或者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放会员福利等方式吸收存款。如有上述情况,当地监管要求相关产品须立即暂停发售,宣传展示物料同步清理下架,这进一步限制了揽储手段。

  当前银行体系正面临较大的揽储压力,陆岷峰告诉记者,这种困境的形成源于多重结构性矛盾的叠加。从市场环境看,持续下行的存款利率与理财产品的收益优势形成鲜明对比,促使居民储蓄大规模转向资本市场,这种“存款搬家”现象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保守型客户倾向于选择中小银行的高息产品以保障本金安全,而进取型客户则更青睐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等收益更高的配置。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传统的高息补贴及其他营销手段被明令禁止,使得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面临客户快速流失的挑战。

  面对上述问题,银行机构应采取差异化策略。陆岷峰表示,中小银行通过区域性利率优惠吸引客户,大型银行则着力构建场景金融生态;部分机构尝试运用区块链技术强化资金流向监控,或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客户长期资产配置意识。值得注意的是,理财资金通过协议存款形式回流银行体系的现象,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流动性压力,但长期看可能加剧期限错配风险。这种复杂的市场格局要求银行在负债管理上进行根本性创新,既要应对即时的流动性压力,又需构建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渠道。

  杨海平表示,目前不同类型的银行所承受的揽储压力不尽相同。为应对揽储压力,商业银行需要积极提升资产负债策略的前瞻性、灵活性以及精细化程度。用好主动负债管理工具,强化对被动负债的主动引导,增强财富管理服务能力应对资金外流压力。要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注重服务创新方案、特色化增值服务的投放,增加客户黏性,抢抓结算性存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