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连接境内外金融市场、促进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债券通高效运行8年,交出了亮眼成绩单。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截至2025年5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4.35万亿元,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的海外投资者达835家;5月,债券通“北向通”累计成交9156亿元,日均成交482亿元,与开通首月的日均成交15亿元相比,增长超31倍。
德银中国副行长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徐肇廷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通最大的突破在于其交易预结算机制从无缝互联机制到制度化国际标准的全面构建,从单一现券拓展至衍生品互换通与回购安排,使其整体功能首次具备与成熟国际债券市场比肩的深度与广度。
“债券通通过优化交易机制、提升结算效率和强化投资者保护,成功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和安全的投资渠道,持续推动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与发展。”徐肇廷进一步分析:首先,北向通使境外投资者方便买卖在岸债券,无需在中国内地开设账户或委托代理人;其次,债券通自2018年起实施券款对付结算模式(DvP),有效减少结算风险,增强投资者保护;此外,债券通于2025年1月1日降低60%的服务费费率,这是债券通运行八年来的最大降幅,进一步降低境外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升市场参与机构的获得感。
2025年2月,债券通推出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境外投资者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在岸债券作为抵押品,直接获取离岸人民币资金,进而用于投资或贸易融资等其他商业用途。
“此举显著提升了国际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效率。”徐肇廷认为,一方面,满足了境外机构对人民币融资的需求,并且彻底改变以往需出售债券筹资的高成本模式,降低了离岸人民币融资成本,增强了离岸人民币的使用意愿,为离岸市场的人民币稳定提供了新的支撑,明显提升国际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效率。另一方面,配合“互换通”衍生品工具,初步构建了利率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对冲矩阵。
徐肇廷表示,在已有的债券通与互换通的基础上,市场参与者期待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例如北向通项下的债券远期、债券借贷、总收益互换等产品。
“在配备了更加丰富与完善的工具箱后,境外机构有望更加活跃地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北向通境外投资者债券持有量占比有望逐步提升至5%。”徐肇廷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