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5 07:08:50 股吧网页版
让“小店经济”在城市红火起来丨冯奎专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冯奎(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

  在城市的街巷肌理中,那些散发着烟火气的小餐馆、摆满针头线脑的小卖铺、夜幕下亮着暖光的小地摊,构成了经济版图中最鲜活的细胞——小店经济。近期,一些县区相关负责人走进街头小餐馆,带头“下馆子”的场景引发关注,这不仅是亲民形象的展现,也是在说明小店经济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和发展。

  从形态看,小店经济以“小而美”为显著特征:一两间门面、三五名员工,单价不过几十元的小吃、不足百元的日用品、提供一两样生活休闲服务等等。推而广之来说,小店经济的主体是个体工商户,在一些城市占到经济主体数量七八成,它们加总在一起,能解决相当一部分就业,能撑起千家万户的“民生”,因此说它具有“民生底盘”的属性并不为过。

  从城市经济的结构看,小店是高楼大厦的“地基”。成都宽窄巷子的茶馆、长沙坡子街的小吃摊,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是城市经济的“神经末梢”。千万个小店通过串联起物流、供应链、居民消费等环节,为大型商业体输送着基础流量,印证了“小店活则经济活”的底层逻辑。

  从城市文化维度看,小店是镌刻记忆的“文化基因”。西安回民街的肉夹馍店、上海田子坊的手作工坊、北京胡同里的煎饼摊、广州骑楼下的糖水铺,都用独特的地方风味和匠人精神,构成城市的“文化名片”。小店以“非标准化”的温情服务,填补了商业综合体的情感空白,让城市有了可触摸的温度。

  在以往城市服务消费发展中,部分城市不重视小店经济。有的城市将早餐车、修鞋摊等民生小店挤出市区,导致一些居民“买根葱要走两公里”;更有甚者,在城市管理中对小店苛责挑剔,动辄以“市容整治”名义关停合规经营的小店,让“烟火气”变成“治理盲区”。

  这种小店经济不受待见的城市管理思维,一方面,挤压了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空间,让一些靠小店谋生的摊主失去生计;另一方面,削弱了城市的文化辨识度。当千篇一律的商业综合体取代特色小店,城市沦为“钢筋水泥的丛林”,就失去了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笔者曾参与一个课题组在省会城市的调研:被拆除的老城区小店中,三分之二属于地方特色业态,这些小店的消失直接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缩短,间接影响旅游消费收入。

  近年来,多地开始扭转思路。浙江在2024年“个体工商户服务月”中,曾组织130家龙头企业与8395户小店结对,在技术、资金、平台等领域精准帮扶;广东推出“小店通”平台,实现营业执照办理、税收优惠申请等12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成都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开展特色小店的示范店评定。最近,不少领导干部走进小店带头消费,更是用实际行动为小店经济“站台”,传递出“小店虽小,却是民生大事”的治理理念。

  从发展角度看,小店经济在三个方向还有发展的空间。一是消费升级带来的细分空间,特别是“小而精”的特色小店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长沙等地将怀旧小店集群化,年接待游客超几千万人次;上海一些街区的独立咖啡馆、手作店,凭借“小众体验”成为网红打卡地。二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空间。许多前卫的小店借力数字化突破物理空间限制,通过“线上点单+线下自提”缩短消费链路,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选品,甚至借助直播打造“云探店”场景,让“小店经济”从“街头生意”升级为“云端生态”。三是社区服务需求产生的空间。在15分钟生活圈建设中,小店正成为社区服务的核心节点。北京一个社区便利店接入政务服务终端,可代缴水电费、办理老年证;广州的“社区食堂”小店,既解决老人吃饭难题,又成为邻里社交空间。未来更多的小店与社区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融合,其作为“社区枢纽”的价值将进一步释放,可形成“便民—利民—惠民”的良性循环。

  激活小店经济,需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全局。规划层面,应预留相应空间,比如在新建社区、商业街中配套便民小店,避免因城市更新挤压其生存空间;建设过程中,要推动“小店+文旅”“小店+社区”融合,如将老字号与非遗体验结合,打造可消费的文化地标;在治理维度,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简化审批流程,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小店经营难题等。当然,当地官员经常到小店消费,这也非常有利于促进小店经济发展,值得大力提倡。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