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清华证研院”)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研究团队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分析月度报告(2025年6月)》。报告显示,2025年6月,A股市场在规模、结构和行业等表现均呈现出积极趋势,总市值时隔三年半再度突破90万亿元,彰显出市场在政策引导下的良好发展形势。
市场规模再达新高,创业板表现亮眼
截至6月,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5420家,总市值为90.80万亿元,较5月上升3.87万亿元,涨幅达4.26%。流通市值为82.16万亿元,较5月上升3.14万亿元,涨幅3.97%。其中,创业板市值上涨8.33%,表现最为亮眼;北交所次之,市值上涨6.69%,已连续三个月实现大幅上涨;科创板市值上涨6.54%;上交所主板、深交所主板市值分别上涨3.84%、2.69%。清华证研院院长助理、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研究负责人迟永胜分析称,这反映出市场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持续关注,也体现了不同板块在市场中的定位和功能差异。
行业估值分化,新兴行业估值逐步提升
从行业估值来看,银行类上市公司市值占比15%,较5月略有上升;电子类市值占比9.56%,较5月略有上升。市盈率方面,国防军工、通信、电子等行业市盈率明显上升,其中通信行业市盈率上升14.06%;而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行业市盈率下降明显。
“行业估值呈现出一定分化,各板块及行业表现差异体现了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动态过程。”迟永胜说,电子、国防军工、通信等行业当前受市场关注度较高,市盈率提升较大,这些变化与当月市场对不同行业的发展预期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密切相关。国家对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支持,使得相关行业估值有所提升,吸引了更多资金流入,而传统行业则面临一定的估值压力。
市值管理实践深化,上市公司积极行动
截至2025年6月,公告建立市值管理制度的上市公司数量增至439家,6月份新增16家,较5月增加7家。2025年初以来,215家公司公告发布估值提升计划,其中地方国有企业89家,占比41%。
从具体市值管理工具来看,2025年6月共有1386起分红方案实施,总金额达5742.32亿元,中国石油、贵州茅台分红金额分别达457.55亿元、346.71亿元;240家公司完成回购,金额192亿元,较5月增加84亿元;58家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其中,民营企业有44家,占比75.86%,主要集中在软件服务、电气设备、半导体行业。并购事件数量111件,同比增加11%,但金额同比减少20%至213亿元;增持金额266亿元,减持金额212亿元,连续两个月上升,净增持54亿元。
迟永胜表示,尽管市值管理制度、估值提升计划公告热度有所降温,但从整体来看,市值管理正进入全面实践阶段。从新“国九条”到“科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再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多维度松绑,政策优化升级路径清晰,市场响应积极,并购事件活跃度提升,上市公司回购等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市值管理的持续推进及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上市公司估值体系有望进一步优化。
据悉,本次发布的报告为清华证研院发布的第九期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分析月度报告。“市场正在政策引导下持续优化,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实践不断深化,为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迟永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