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企业创业投资)逐渐从巨头“专属”走向上市公司“标配”,并成为一级市场的重要力量。
7月3日至4日,以“创新融通,无限可能”为主题的2025 DEMO WORLD企业开放式创新创投大会在上海举办,来自联想创投、小米战投、汇川产投的多位投资人参会。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会上获悉,2025年上半年,中国一级市场共发生3639起投资事件,其中有CVC参投369起,占比10.9%。
在联想集团副总裁、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看来,CVC依托母公司的产业深度,具备洞察科技趋势、整合生态资源的独特优势;同时充当集团“科技瞭望塔”,敏锐捕捉未来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CVC所构建的共生生态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双向赋能实现共同成长。
CVC渐成企业“标配”
CVC一般是产业集团基于战略目标设立的投资机构,与更聚焦财务回报的传统PE/VC相比,CVC普遍更追求产业协同,如技术互补、渠道共享、生态共建,以实现横向产业扩张、纵向产业延伸的目的。
“CVC已是众多领军企业的‘标配’,成为科技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它不仅是财务投资,更是以产业资源赋能被投企业,打造双向赋能的创新生态。”王光熙如是判断道。
近年来,我国CVC产业发展势头颇为强劲,且迎来了更多元角色的加入。CVC原本是“大厂”唱主角,包括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和制造业、传媒以及生物医药行业的头部企业,如联想、复星、华为和宁德时代等。就二级市场而言,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参与设立产业基金的热情高涨,年内已有鸿合科技、维力医疗等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称,拟参与设立新的产业基金或完成产业基金设立。
自带产业视角的上市公司下场做创投,能否如虎添翼?多位创投人士认为,依托母公司的产业链资源与技术积淀,CVC构建起“资本+产业”的双重赋能引擎,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迈向量产的关键跃迁中扮演枢纽角色。
以广济创投为例,其主要投资建筑领域AI技术、智能建造、工业软件以及绿色低碳等领域的早期项目。“此举能够为行业挖掘新技术的应用潜力,同时助力背后的产业投资机构精准布局新领域,优化产业架构。”公司合伙人付永晖解释道。
王光熙介绍:“实际情况证明,大家愿意以实实在在的资金和资源,支持科技创新类的新质生产力企业。”以联想创投的实践为例,被投企业钛方科技的弹性波传感器产品,自2019年起,被应用在多款联想笔记本电脑上,这是钛方科技在电子消费产业中的首次规模化量产,也奠定了其后期向汽车、新能源领域进军的基础,并联合研发了三合一触控芯片。
小米战略投资部副总经理、投资合伙人叶天分享道:“我们复盘过去十年投资发现,紧密围绕战略的项目,带来的回报都不错。在创投生态中,CVC不应该是挣价差的短期玩家,而是切实帮助初创企业或团队实现产业化或大规模应用的赋能者。”
超八成CVC押注智造与AI
创业邦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一级市场共发生3639起投资事件,其中有CVC参投369起,占比10.9%。截至目前,中国存量的506家独角兽企业中,有367家曾获得过中国CVC的投资,占比高达72.5%。而2025年上半年新晋的6家独角兽企业中,有5家背后都有CVC的身影。
至于CVC偏好投资方向,超半数机构(51%)将智能制造作为核心投资方向,人工智能赛道以35%的占比位居第二,二者共同构成主导性双引擎。关键配套领域紧随其后,包括企业服务(25%)、新材料(20%)、医疗健康(17%)及能源电力(16%)等赛道亦获持续布局。
汇川产投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据合伙人安普风介绍,公司正围绕产业上游的零部件、传感器,产业下游装备、工业软件、新能源汽车及材料等领域投资。基于此,安普风看好AI在解决工业部署效率问题方面的应用价值。“如传统机器人部署需要复杂编程,通过大模型训练后,可在模拟环境中快速完成特定工序的适配,部署时间极大地缩短”。
对于年内投融资最为火爆的具身智能赛道,有CVC负责人认为,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投资热度过于高涨,导致优质标的较为稀缺,尤其是一些拥有成熟应用场景(如物流配送)的头部公司估值已处于高位。
面对这一现状,企业找到了不同的解法:一是试水“产业资本+创业公司”,通过开放应用场景,与人形机器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二是推进工业具身智能的研发。以挖掘机为例,与其造一个人形机器人来开挖掘机,不如让挖掘机自己变成具身智能,即并不是开发人形机器人来操作传统机械,而是直接将工程机械本身智能化。
不过,尽管部分赛道热度保持高涨,但多数投资人更关注其实际落地表现。付永晖表示:“不管是AI还是机器人,它要产生商业价值,一定要有在产业中的应用点,最终要回归到能给客户带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