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5 02:55:09 股吧网页版
就业繁荣是假象?美非农岗位近半来自政府 私企招聘却几近停滞
来源:财联社

  美国6月就业数据表面看似稳健,但背后隐藏着一个严峻现实:越来越多私营企业不再招聘员工。

  周四(7月3日)发布的6月非农报告显示,美国当月新增了14.7万个就业岗位,但其中近一半来自政府部门,企业仅新增了74,000个岗位,是2024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image

  更令人担忧的是,根据劳工部的数据,6月有超过一半的私营行业出现裁员——自2020年4月以来仅第三次出现这种情况。在新冠疫情后的大多数时期,大多数行业都是在持续扩张的。

  受高利率、联邦政府打击非法移民以及关税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许多公司认为“瘦身运营”对他们更有利。许多雇主也表示,目前经济前景疑云密布,暂时不敢增加人手。

  眼镜品牌Warby Parker今年春季就告诉投资者将放缓招聘速度并削减开支,以提高盈利能力。

  位于马萨诸塞州伍斯特的食品公司American Vinegar Works,也决定暂缓增聘发货和销售员工。“我根本不知道经济走向如何,”创始人Rodrigo Vargas说,“这让我格外谨慎。”

  这家公司目前有两名全职、三名兼职员工,暂停了用于产品发布的新设备投资。Vargas补充道:“凡是要五六个月后才能见效的事情,我们都采取谨慎态度。”

  虽然6月私营部门整体仍实现了就业增长,但增幅比前几个月小得多,且主要集中在几个行业:医疗保健与社会服务、休闲与酒店业和建筑业三类,这三大行业仅占私营就业的36%。

  而剩余几乎占三分之二就业的行业,包括专业服务、制造业、批发贸易等,则总计裁掉了2万个岗位。

  野村证券发达市场首席经济学家David Seif警告说,对少数几个行业的依赖度太高,意味着未来整体就业增长面临更大下行风险。“这绝对是一个危险信号。”

  穆迪分析公司资深研究主管Dante DeAntonio指出,经济学家普遍不看好下半年。“由于不确定性压制企业招聘,疲软的就业市场将在今年下半年持续存在。”

  许多大企业已经宣布计划削减人员。宝洁公司上月宣布裁员7,000人,占其非制造员工的15%,以打造“更扁平的结构与小团队”;微软本周也表示将再裁9,000人,5月时已裁员6,000人。

  本周四,联合包裹更是在其117年历史上首次宣布向送货司机提供自愿离职补偿。发言人表示,公司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商业环境”,需要重组网络。

  经济学家表示,联邦对移民的打压也是招聘放缓的一个关键因素。移民减少意味着求职者变少,尤其对酒店、餐饮、建筑等依赖移民劳动力的行业冲击尤大。

  “那些更依赖移民的行业,最近几个月的招聘增长明显放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Jed Kolko说,移民减少也意味着维持现有失业率稳定所需的新岗位数量减少。

  关税不确定性则拖累了制造业,后者通常依赖进口零部件。6月制造业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就业下降,尤其以半导体、机械等高薪领域最为明显——这些行业在过去几年曾表现亮眼。

  还有一些企业开始将希望寄托于人工智能(AI)。Shopify CEO Tobi Lütke今年春季就明确表示:除非公司能证明AI无法胜任某项工作,否则不会新增招聘。

image

  更长期来看,许多高管已明确,AI将显著缩减人力需求。福特CEO Jim Farley受访时表示:“AI最终会取代美国一半的白领岗位。”

  Adobe CEO Shantanu Narayen上月也向投资者表示:“我们整体上并不打算大幅扩充人力,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效率提升点——员工正在用AI提高企业内部效率。”

  即便正在招聘的公司,也变得极其审慎。被思科收购的IT安全公司Splunk,其人才战略主管Dustin Cann表示,每一个新岗位都必须得到高管层批准。

  “这就是要大家三思而后行——如果你知道要去找首席人才官或CEO批示,你就会认真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人吗?’”

  招聘放缓对年轻人和应届毕业生打击尤为严重,但年长的求职者也感受到寒意。

  Erin Gramley曾是某财富500强公司的市场高管,后来为照顾孩子离开职场。如今她已找工作多年,坦言最近“明显看到职位变少,而且还总是看到重复的岗位”。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