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广州报道
6月28日,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表示,2025年上半年柬埔寨经济增长态势良好,预计今年该国经济将实现5.2%的增长。
与柬官方对经济表现的乐观态度相比,世界银行在6月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得较为审慎。这份报告将柬埔寨2025年经济增长预测值由年初的5.5%下调至4%,并预计2026年将回升至4.5%。报告指出,虽然柬埔寨经济仍展现较强韧性,但增长呈现不均衡态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特别是服装、鞋类和旅行用品产业正面临外需放缓与外资流入减缓的双重压力。
6月28日,在中国—东盟中小企业RCEP规则推广活动举行期间,柬埔寨国务大臣H.E. SOK Siphana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谈及柬埔寨经济表现。他表示,虽然美国是柬埔寨第一大出口市场,但柬埔寨也有一定比例出口流向欧洲和其他国家市场。面对冲击,柬埔寨在努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总的来说柬埔寨的服装、鞋类等行业保持灵活性和韧性。
7月9日是美国针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的截止日。距离9日不足一周,各国正展开各种斡旋。
“面对全球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和愈发动荡的全球格局,我们清楚地看到RCEP的关键作用。中国作为RCEP中最大的经济体,将在该区域有较强的经济影响力,并推动多极世界的愿景。”Siphana表示,中国为RCEP成员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可以为亚太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并增强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信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与东盟各国不断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展望未来,Siphana表示,中柬共建“一带一路”将更多地聚焦产能建设,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要进一步提升质量与标准;“一带一路”倡议第一阶段专注“硬件”建设,而第二阶段更偏向“软件”层面。

(柬埔寨国务大臣H.E. SOK Siphana,拍摄/胡慧茵) 美关税政策使经贸活动动荡
《21世纪》:2025年一季度,东南亚六大经济体中有五个经济增长放缓。世界银行下调了柬埔寨今年的经济预测。东盟各国经济面临怎样的挑战?
Siphana:很显然,美国的关税政策对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因为这项关税适用于所有国家,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9日宣布结果之前,我们还不知道最终结果。这意味着,这种不确定性将持续影响贸易表现和经济增长。当外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变动时,供应链会陷入停滞或混乱,不知道下一批货物将运往何处,经贸活动普遍受到负面影响。
柬鞋类等行业保持韧性
《21世纪》: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尽管柬埔寨整体经济表现仍属稳健,但增长呈现不均衡态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特别是服装、鞋类和旅行用品产业正面临外需放缓与外资流入减缓的双重压力。你如何看待柬埔寨行业增长不均衡的表现?
Siphana:目前为止,柬埔寨的服装、鞋类和旅行用品行业雇佣了一百多万工人。现在,许多工厂努力提前完成订单,然后等待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决定,这些行业不可避免要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虽然美国是柬埔寨第一大出口市场,但柬埔寨也有一定比例出口流向欧洲和其他国家市场。
虽然有一些短期的冲击,但中期会有一些调整,比如,柬埔寨在努力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产品多元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不确定性虽然有些担忧,但行业保持灵活性和韧性。
柬埔寨的服装、鞋类和旅行用品等行业成熟,建立了非常强大且有能力的劳动队伍,能够适应变化。目前,柬埔寨很多行业对美国关税政策持观望态度。但我认为,这些行业属于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很可能不会因为美国关税政策受到太大影响。我认为柬埔寨的服装、鞋类等行业一直很有韧性。有了国际劳工组织的“背书”,柬埔寨的服装、鞋类等行业得到不少大品牌的青睐。
农产品多元化提升农业价值链
《21世纪》:有分析指,柬埔寨中期目标是将价值链向上移动,发展更复杂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以及更高附加值的电子组装和设计。柬埔寨应该如何利用内部产业优势和亚洲作为全球价值链核心的机遇,来构建更强大、高价值的价值链?这对柬埔寨提升可持续竞争力有怎样的意义?
Siphana:到2030年,欧洲市场将要求产品提升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柬埔寨已在朝这个方向迈进,目前近60%的能源来自可再生清洁能源。目前,柬埔寨电子制造业正积极推动绿色转型。
在制造业方面,我们已有8家汽车组装厂落地,比亚迪也在此建厂。作为发展中国家,柬埔寨能吸引这些产业进驻是积极信号。
为了提升劳动力技能,我们开展了大量职业技术培训项目。我们告诉企业,无论需要何种技能的劳动力,只要提出需求,我们就会定制化培养以满足供给。
制造产品方面,柬埔寨正聚焦农产品增值加工。例如,柬埔寨腰果年产量达80万吨,全球产量仅次于非洲科特迪瓦。过去我们主要出口腰果原料到邻国,现在正推动本地加工增值,开发副产品。这既是提升价值链的举措,也是产品组合多元化的尝试。毕竟,农业是柬埔寨的经济支柱之一。
我们重点发展的农产品还包括香蕉、榴莲、芒果等。中国市场已对我们开放,尤其是邻近的广州,是我们拓展出口的重点方向。
中柬产业互补
《21世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柬自贸协定不断释放红利,中国连续13年成为柬最大贸易伙伴。你怎么看待中柬在经贸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Siphana:中柬关系亲密,精心培育传统友谊。尽管目前柬埔寨对华贸易逆差较大,但其中许多从中国进口的零部件经柬埔寨加工增值后,会再出口到美国、欧盟等市场。因此,柬方需要提升产能——比如腰果加工,若能实现增值,就能向中国市场出口更多产品,缩小两国贸易差距。
长期来看,贸易逆差可能持续,因为柬埔寨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制造业中间品,用于加工后再出口。我们无意与中国制造业竞争,而是更注重互补。例如,柬埔寨生产的部分服装会根据品牌全球订单出口到中国,形成“中国提供材料-柬埔寨加工”的双赢模式。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减少与中国的贸易壁垒,推动更多农产品出口中国。我们建议中国水产养殖企业与柬方成立合资公司,按中国标准养殖和出口水产品——柬方从中国获取缺乏的技术,而中方企业熟悉中国市场标准,这种合作堪称完美。
面对全球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和愈发动荡的全球格局,我们清楚地看到RCEP的关键作用。在我看来,中国作为RCEP中最大的经济体,将在该区域有较强的经济影响力,并推动多极世界的愿景。中国为RCEP成员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可以为亚太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并增强国际社会对多边主义的信心。
下阶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聚焦产能建设
《21世纪》:近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取得了许多成果。你如何看待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柬埔寨“五角战略”相结合对柬埔寨经济发展的影响?
Siphana:说到“一带一路”倡议,柬埔寨是“一带一路”倡议最早的参与者和践行者之一,一个重要的合作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
像柬埔寨这样的国家,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比如高速公路、港口、能源设施等,就无法参与全球竞争,而这些都需要巨额资本投入。比如水电项目,至少要数十亿美元才足以启动。柬埔寨有6至7个与中国合作的水电BOT项目,即建设-运营-移交项目,有了这些能源项目,我们才能提升竞争力。能源价格至关重要:如果成本太高,柬埔寨将无法生产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就会失去竞争力。
因此,中柬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高速公路、港口等,这些都是改变柬埔寨发展格局的关键,柬埔寨正是受益者。
《21世纪》:接下来,中柬还可以在哪些领域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这一倡议还将如何与东盟发展规划进一步协同发力?
Siphana:对柬埔寨而言,共建“一带一路”第一阶段主要聚焦基础设施建设,比如互联互通、交通等领域。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第二个十年应转向产业发展,比如我提到的“鱼米走廊”就是很好的例子。现在柬埔寨企业可以开始在渔业、稻米等农业领域发力,前提是确保产品能被运输出去。中国正支持我们建设德崇扶南运河项目,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归根结底,产业发展离不开产能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结合。
因此,第二个十年更多聚焦产能建设,无论是工业、农业,要进一步提升质量与标准。相比“一带一路”倡议第一阶段的“硬件”建设,第二阶段更偏向“软件”层面。
《21世纪》:中国与柬埔寨本币结算取得进展。柬埔寨方面,2024年,跨境人民币业务收付金额约200亿元,同比增长1倍。中国和柬埔寨双边本币结算将如何提升两国金融合作?
Siphana:我一直密切关注柬埔寨国家银行(NBC)的工作。他们与中国有很好的合作,比如推出了电子支付、建立了清算系统等。我只能说这些举措对商业非常有利,以后柬埔寨企业家们与中国企业交易就能用人民币结算,他们不用再为换汇感到头疼,花钱更方便,生活也变简单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柬本币结算将带来很多便利。
应积极与大湾区开展科创合作
《21世纪》: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国家创新发展的高地,你对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未来,大湾区与柬埔寨之间可能建立怎样的合作?
Siphana:柬埔寨人口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成长在科技、人工智能与生活融合的环境。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我被这里展现的技术实力和创新成果所震撼,感叹这里能培养出如此多年轻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我认为柬埔寨应该向粤港澳大湾区学习,两地年轻人更应加强合作,希望我们能携手开拓市场。我只能说,年轻人对科技的热情是积极合作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