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想”,就能操控世界。这曾经是科幻电影的专属。
但今天,它正在病房里、生活中真实上演:中国的患者只用“想”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象棋;马斯克说,未来用意念可以操控人形机器人(Optimus)。
脑机接口这场“意念变革”,距离我们还有多远?3分钟,看懂你的大脑如何“联网”。
简单来说,脑机接口技术,就是给大脑安装了一台“翻译机”。
有三种“安装”方式:
第一,是深度连接,学名是侵入式脑机接口:就是开个小窗,让芯片入脑。这种方式信号最强、最准,但对安全性要求也最高。
第二,是隔空对话,学名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只要戴上特制的“头盔”,就可以读取脑电波信号。这种方式最安全便捷,但因为不是直接接触大脑皮层,容易存在信号读取不准确的情况。
第三,是一种折中选择,学名是半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微创植入传感器,贴近大脑。它的特点是在前两种路线之外,平衡了精度和风险。
三种方式不同,但目标一致,就是破译你的“脑电密码”。
在中国,“意念”操控世界已经在真实发生。
侵入式路线主要集中在一些高端科研和特定的临床治疗项目中,比如已经可以帮助截肢患者,仅仅用思维控制外部机械臂,帮助语言功能受损的患者重建说话能力。
半侵入式已经在神经外科手术等特定领域有稳定需求,比如可以帮助外科医生准确识别和处理异常脑组织,由此来帮助控制癫痫病发作。
非侵入式路线在神经康复治疗,甚至消费级市场有很大潜力,比如可以帮助中风患者进行抓握这种康复训练动作,大众消费者还可以用这个技术玩游戏等等。
那么这场全球竞赛中,龙头公司在哪里呢?
侵入式路线的领先者当之无愧是Neuralink。马斯克前几天召开了一场发布会,就宣布,Neuralink已经帮助七位身体有一定障碍的人,对生活有更大掌控力。
根据统计,他们平均每周使用脑机接口技术的时长大概有50小时,也就是平均每天会有7个小时,用大脑“操控”物理世界。
中国军团的成果也在爆发,非侵入式路线有“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估值达到独角兽规模,有多款产品已经上市销售;侵入式路线的公司中,这两年也创造了不少“世界首次”“中国首个”。
有专家告诉我,我们国家已经具备侵入式技术的临床应用保障能力,在生物兼容性、信号稳定性这些关键指标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说了这么多,这些技术到底贵不贵?有可能成为大众化产物吗?
其实在今年,国家医保局已经定调,只要技术验证成熟了,收费路径已经铺好。
湖北省医保局还率先提出了具体定价:
侵入式路线的置入价格约等于一台高端手机 (6552元/次),取出的价格大概是一台中端手机(3139元/次);
非侵入式路线的适配费,比你换一台备用机还便宜(966元/次)。
当然毕竟是要“连接大脑”,还有很多挑战要克服。
首先,它是一个精细活,在电极、芯片、核心算法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其次,它关乎生命安全,那么在生物相容性、长期稳定性、数据隐私等方面,需要万无一失。
这条路,既需要创新狂奔,也需要如履薄冰。
在一些人看来,脑机接口技术未来也可能会大范围普及。
今天我们还主要是用手指触控的方式操作屏幕,接下来会是用语音操控,未来就可能升级成,大脑隔空操控机器了。
而对于那些有身体障碍的人来说,脑机接口技术的推演,更关乎他们为人的尊严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