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国务院国资委对外发布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注重并购重组企业优质品牌资产的继承维护,形成整体优势。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卓著品牌”是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抓手。
《意见》提出,到2030年,中央企业品牌引领意识明显增强,品牌强企战略普遍实施,品牌价值大幅提升,不断涌现管理科学、贡献突出、要素鲜明、价值彰显的知名品牌。到2035年,中央企业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引领力显著提升,形成一批管理先进、贡献卓越、价值引领、享誉全球的卓著品牌。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意见》将重塑中央企业的竞争范式,引导其从“规模导向”向“价值导向”和“品牌导向”进行升级。
从内容上看,《意见》从战略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资产管理、提升国际化水平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链条部署。
其中,在目标管理方面,《意见》要求,要强化创新赋能,打造一流品牌。把自主创新作为品牌创建内核,大力提升品牌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品牌集聚要素、整合资源作用,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品牌焕新发展,加快提高产品附加值,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品牌创新的有效联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打造系列新品牌,增强新技术新产品市场吸引力、号召力。
“通过强化品牌引领,有助于中央企业在管理科学、价值彰显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品牌布局上。这有助于中央企业在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同时,进一步抢占品牌高地,形成‘技术专利+品牌商标’的双轮驱动格局。”朱昌明说。
在过程管理方面,《意见》明确,要强化品牌价值提升制度保障。具体来说,包括加强品牌理念管理、品牌架构管理、品牌保护管理等。其中,在加强品牌保护管理方面特别提到,建立健全品牌授权准入、动态审核、清查退出机制,加大对擅用、滥用品牌行为的监测、识别和处罚力度,加强违规挂靠、假冒国企问题的梳理排查和证据收集,确保品牌使用规范。
在提升品牌国际化水平方面,《意见》指出,要增强品牌国际化运营能力。立足优势产业加快向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发展,高水平开展并购重组,引入全球优质品牌资产,增强品牌张力和全球竞争力。
在朱昌明看来,后续中央企业将进一步聚焦价值创造本质,通过持续创新和品牌建设,将中央企业品牌资产转化为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这将加速推动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跨越。
此外,为筑牢品牌发展坚实根基,《意见》明确,中央企业要加大品牌建设专项资金投入,探索建立品牌投入与企业经营收入、利润水平相关联的投入机制。另外,国务院国资委也将加强品牌价值考核引导和正向激励,构建中央企业品牌价值评价人工智能大模型,强化目标管理,实现品牌价值提升可衡量、可实现、有成果、有时限。将品牌价值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