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港交所网站披露,7月3日,微脉公司(以下简称“微脉”)更新招股书,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招商证券国际、德意志银行为联席保荐人。
“推进IPO进程是我们推动医疗行业效率的最大助力之一,主要为了提升我们的AI医疗能力及扩大其应用场景、加速全病程管理的普及化、扩大我们的医疗健康管理生态圈及拓展其他相邻业务线等。公司相信通过IPO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共同推动公司的长期发展,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微脉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此表示。
近三年持续亏损
招股书显示,微脉收入主要来自三个业务板块:全病程管理服务、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和保险经纪服务。2024年,微脉全病程管理收入为4.7亿元,占比为72%;来自医疗健康产品销售收入为1.26亿元,占比为19.4%;保险经纪业务收入为5626万元,占比为8.6%。
2022年至2024年,微脉营收分别为5.12亿元、6.28亿元、6.53亿元,毛利分别为0.88亿元、1.18亿元、-1.29亿元,年内亏损分别为4.14亿元、1.50亿元、1.93亿元。
资深人工智能专家、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目前微脉尚未整体盈利,金融负债公允价值计量或加剧业绩波动。同时,医疗数据隐私、AI监管等政策变化可能增加成本,健康管理智能应用“CareAI”需通过算法备案与伦理审查。当前,AI医疗技术迭代快,若CareAI的领先性不足,容易被替代。
微脉方面表示:“公司已经制定了明确的扭亏为盈策略,中国全病程管理服务市场在若干政策利好的推动下,市场需求将显著增长。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控制运营费用,特别是销售和分销费用。公司通过政府政策、CareAI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患者口碑,简化了与医院的合作和销售流程。因此,公司的销售和分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公司的经调整亏损净额已大幅度收窄,反映了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
“在持续深化健康管理专业能力的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新市场机遇,横向拓展至相邻领域,包括保险经纪服务及医疗健康产品销售等。通过打造全链条、循环式的健康生态圈,致力于提升患者黏性、增加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可持续且多元化的收入。”上述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公司业务目前将继续保持可持续发展,将于不久的未来实现盈利。
毛利率较低
在行业头部企业毛利率普遍维持在40%至60%区间时,微脉连续三年(2022年至2024年)的毛利率不足20%,分别为17.2%、18.9%、19.9%。
微脉方面表示:“毛利率主要是受业务布局的阶段性影响,包括医疗健康产品销售业务在初期阶段采取的战略方法,即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引入更多种类的医疗产品,以确保获得更有利的销售渠道,拓展毛利较低保险经纪服务业务等。虽然短期内可能导致毛利率较低,但长期来看,能为公司带来更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持续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这家号称“中国AI全病程管理服务的领导者及首创者”的企业,自成立以来累计已经完成六轮融资,源码、元璟资本、经纬、微光创投、光源创投、千骥中国、IDG China等均为其投资方。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健康分析师陈礼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外部竞争来看,目前上市的数字健康公司已有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此外,还有广州七乐康数字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健海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卓健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众未上市的公司,都在布局数字健康赛道。
“从财务、业务和市场竞争等多方面来看,微脉具备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上市有望为微脉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其进一步巩固业务布局、扩大业务规模并实现盈利目标。但需注意的是,港股投资者对‘高增长未盈利’企业的估值容忍度有限,微脉需通过明确的商业化路径证明其终局盈利能力。”陈礼腾分析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