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商米科技”)在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德意志银行、中信证券和农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据了解,商米科技早在2021年就曾在上交所开启上市进程,不过上交所在两轮问询中对其科创属性、产品智能化程度、毛利率等问题提出问题。2022年,商米科技主动撤回了其上市申请。
公开资料显示,商米科技成立于2013年12月,前身为上海我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主要提供商业物联网(BIoT)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设备及BIoT PaaS平台。公司产品应用覆盖有手持POS机、自助收银台,到智能点餐机、医院挂号机等。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按2024年的收入计,商米科技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占有10%以上的市场份额。
业绩表现上,2022年至2024年,商米科技分别实现收入34.04亿元、30.71亿元、34.56亿元;年内利润分别为1.6亿元、1.01亿元、1.81亿元。
具体来看,过去三年超30亿的营收中,商米科技智能硬件设备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3.89亿元、30.08亿元、34.38亿元,占总营收分别为99.5%、98.0%、99.5%。
2022年至2024年,商米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6亿元、3.5亿元和3.9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10.5%、11.5%和11.4%。销售成本分别为24.5亿元、22.5亿元和24.6亿元。销售成本占据了公司大部分的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商米科技当前已经存在客户流失的问题。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该公司分别有2506名、2337名及2262名客户。
在用户集中度上,商米科技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收分别为14.4亿元、8.9亿元及14.2亿元,分别占当年度总营收的42.3%、28.8%及41.1%;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6.6亿元、5.1亿元及7.6亿元,分别占当年度总营收的19.3%、16.5%及22.0%。
按照地区划分可知,亚太、中东和非洲地区为商米科技贡献了近半收入,同时公司不断拓展欧美市场。
2024年,商米科技营收回暖,应该主要来自欧美市场的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来自美洲市场的收入同比46.5%增长至11.86亿元;来自欧洲市场的收入也提升至7.17亿元,增幅约为56.4%。
整体来看,商米科技过去三年业绩震荡走势较为明显,三年间仅实现了约5200万元的收入净增长,公司营收在30至35亿之间震荡。
在融资历程上,商米科技收到了来自小米、美团、蚂蚁、深创投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
据了解,商米科技自创立以来已累计完成至少6轮融资,总规模超过5亿元人民币。
早在2014年8月,商米科技完成A轮融资,由小米旗下金星创投联合深创投、91无线创始人胡泽民共同注资8000万元人民币。
2015年5月,公司完成B轮融资,由大众点评、金星创投、深创投联合投资,融资规模达2亿元人民币;同年6月,微店再度追加1亿元B+轮投资。
2017年9月,中民投与光速中国联合参与C轮投资,注入1亿元资金;2019年1月,蚂蚁科技作为领投方联合农银国际完成D轮投资,投资总额达数亿元人民币;同年4月,蚂蚁科技通过受让股权及增资扩股方式再投入11.88亿元
商米科技采用了同股不同权的架构,每股A类股对应10票,每股B类股对应1票。经过多个股东,多轮投资之后,商米科技的法定代表人林喆,持有商米科技100%的A类股27.38%和15.78%的B类普通股,拥有79.04%的投票权。
在商米科技的B类普通股中,蚂蚁集团的持股比例高达37.56%,美团的持股比例为11.29%、小米的持股比例为10.72%、深创投的持股比例为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