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夏粮收购正在抓紧推进,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首战,做好夏粮收购事关种粮农民利益和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3日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夏粮旺季收购进入高峰,全国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累计收购夏粮超5000万吨,收购量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向玉旭介绍:“近期对部分产区新季小麦开展的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今年小麦质量整体好于常年,目前购销比较活跃,小麦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市场运行比较平稳。”
今年我国继续在小麦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目前,河南、安徽、河北三省先后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180万吨左右,有效满足农民售粮需求,进一步稳定了市场预期,政策性和市场性因素均将支撑后期麦价走势。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亚华表示,当前我国既有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有保障农产品供给平衡的现实考虑。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导向为例,“‘粮食安全’在近年来的中央涉农文件中被反复强调,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作为首要任务提出,有利于将粮食价格保持在相对稳定区间。这既防止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粮食安全形成不利冲击,也努力维持主要农产品价格稳定,防止谷贱伤农,充分保障农民利益。”
王亚华说,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际粮价剧烈波动,低价进口农产品冲击市场;国内农产品结构亟需优化调整。在此背景下,稳定粮食供给保障能力和稳定农产品价格,就显得更为重要。
王亚华介绍,“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中,保障农产品的价格稳定对所有国家都是一个挑战。因为多数农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即使是产量的小幅变化也会对价格形成较大影响,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也容易形成季节性波动。”他举例说,2024年以来,宽松的国际农产品市场对我国国内了形成价格压制,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持续承压,牛肉等畜产品价格下跌。
王亚华最后表示,当前,稳定国内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的价格稳定,需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很重要的是要维持农产品供求的相对平衡:一方面是守底线,持续完善粮食生产的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比如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等,确保农民在市场价格波动下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从而提高其种植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优配置,譬如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做好畜牧业产能的监测和调控等,进一步增强市场调控能力,优化农产品结构,减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