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协会3日公布2025年第二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签名单,惠科股份、易思维、振石新材料等12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根据统计,今年已有14家IPO公司被现场检查,远超去年现场检查家数。
上述12家IPO现场检查企业中6家为主板、5家为科创板、1家为创业板。12家IPO公司分别由西南证券、国投证券、中信证券、国金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国海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保荐。
今年3月21日,证券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第一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力源海纳、强一股份被抽中现场检查。
记者注意到,此前IPO企业“一查就撤”情况较为突出。如2024年分三批共抽中4家IPO企业现场检查,其中第一批2家企业已经全部撤回,另外2家企业仍在推进中。2023年分三批共抽中17家IPO企业现场检查,最终共有12家撤回IPO申请。
一直以来,“现场检查”是证监会重要监管执法手段之一,也是发行上市书面审核的延伸和补充,对“带病闯关”形成有力震慑。
去年,共有恒达智控、城建设计、中国铀业、新芯股份等4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其中,恒达智控、城建设计已终止审核,中国铀业、新芯股份仍在审核中。
今年初,中国证监会召开2025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坚持依法从严监管。首发上市新申报企业现场检查、现场督导覆盖面大幅提高到不低于1/3。
监管层此前一直强调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2024年修订实施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明确了对在实施现场检查过程中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一查到底。
去年出台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指出,当检查发现检查对象或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存在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线索的,证监会注册部门依照有关程序移送相关部门。当检查人员实施现场检查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由证监会责令改正,依法给予政务处分,或由交易所依规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针对撤回资料的拟IPO企业,沪深交易所也曾明确表示,对于现场检查进场前撤回的项目,如发现存在涉嫌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等违法违规问题的,保荐机构、发行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绝不能“一撤了之”,也绝不允许“带病闯关”。
对此,北方一家券商投行高管表示,现场检查内容为拟IPO公司的信披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现场检查对一些带有明显瑕疵的拟IPO企业来说是一个威慑。一旦被查出问题,相关公司和保荐机构都要被事后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