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涉快递外卖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及事故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4.8%、42.9%。
今年以来,本市公安交管部门持续推进非机动车乱骑行专项整治。其中,对于电动自行车作为核心配送工具的快递外卖行业,除了加强街面执法之外,公安交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强企业源头管理,通过构建“数据支持+精细管理+共建自治”体系,实现对快递外卖行业交通安全问题的靶向治理,为新业态健康发展和市民便捷生活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为源头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面对快递外卖行业骑手群体规模大、流动性强的管理难点,公安交管部门打破数据壁垒,建设完善了“快递外卖行业非机动车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以下简称“系统”),将全市快递外卖骑手、车辆、企业及相关交通违法、事故等数据,全量汇聚至“系统”并进行逻辑关联和模型开发,为精准治理提供了“数字引擎”。
上海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总队勤务支队副支队长岑伟龙介绍,平台通过关联分析交通违法、事故数量、专用号牌使用、违法处理时效等数据,可自动生成“高风险企业”“违法高发站点”“问题骑手”等清单,让源头管理从“撒网式”转向“点穴式”。
据悉,目前该系统建设有数据分析、风险分析、预警分析等功能模块,依据从业骑手专用号牌使用情况、交通违法及事故处理情况、交通安全培训教育落实情况等数据指标,可自动识别企业及站点的主体责任落实漏洞,对骑手、站点、企业进行安全等级自动评定。其中,对从业骑手以“绿、黄、红”三色“安全码”标注安全等级,骑手也可在随申办App查询,实现“一人一码、动态可溯”;对配送站点实行1至5星的动态星级评定(5星为最优);对平台企业实行“高风险”“低风险”两个风险等级的评定。
精细管理,梯次施策压实主体责任
依托数据支撑,公安交管部门针对“企业—站点—骑手”三个层级,建立完善对应的执法管理机制。在依法严管骑手交通违法的基础上,对站点和企业采取“限时督改”和“源头查处”有效结合的梯次管理策略,拧紧责任链,不断压实其交通安全主体责任。
一方面,根据系统预警推送的站点和企业安全等级,公安交管部门根据《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对“低星级站点”及“高风险企业”履行交通安全管理义务情况开展约谈调查,并根据约谈调查结果,针对性督导站点和企业开展“限时整改”。对拒不整改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对不依法履行交通安全管理义务,放任骑手乱骑行,导致交通违法高发或发生人员伤亡交通事故的站点和企业,公安交管部门第一时间启动深度调查工作,并依法进行源头查处。
今年以来,已累计查处未依法履行交通安全管理义务的站点203家次、企业13家次,将管理范围从骑手向站点和企业的延伸,实现“路面执法”和“源头管控”双管齐下,提升高效能治理水平。
同时,对于骑手个人,“绿、黄、红”三色“安全码”也不仅仅是安全等级标识,更直接关联从业资格:新入职骑手必须“绿码”才能从业;屡教不改的“红码”骑手,则被列入行业“禁限名单”,责令其所属平台企业“停单”,要求其他平台企业慎用,直至骑手符合“绿码”标准后方可派单。目前,已有420余名“问题”骑手纳入过行业“禁限名单”。
下一步,上海公安交管部门将继续以科技赋能提升管理精度,以梯次施策强化责任落实,以行业自律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快递外卖行业交通安全治理从“被动治”向“主动防”跃升,为新业态高质量发展和市民出行安全筑牢坚实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