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3 23:10:20 股吧网页版
充电宝退回难:快递拒收 盐水泡才能退款、企业转嫁安全处置责任
来源:新京报 作者:俞金旻

  近期,充电宝风波不断。

  国内两大充电宝品牌相继发布召回公告:6月16日,罗马仕宣布召回3个型号共计49.17万个移动电源;6月20日,安克宣布召回7个型号超71万个产品。超百万个充电宝突陷安全旋涡,召回、认证质疑接踵而至。

  一时间,消费者手中充电宝成了“烫手山芋”——还能用吗?如何查是否安全?召回咋处理?

  退回难:快递拒收,企业要求用户必须用盐水泡充电宝才能退款

  “充电宝被召回,结果快递根本寄不出去。”王瑞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自己的安克A1681型号充电宝刚买1个多月。

  贝壳财经记者了解到,根据安克创新公司初始方案,消费者需自行寄送充电宝至广东东莞指定仓库。但多名消费者反映,他们的充电宝遭遇顺丰、京东、邮政、圆通等快递拒收。

  面对召回产品无法寄回的现实,安克创新公司推出“泡盐水处理”的应急方案:用户在户外或阳台等空旷位置将充电宝完全放入盐水中浸泡24小时后,可自行投放至有害物质回收箱,并拍摄视频作为召回审核凭证。

  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出的充电宝泡盐水对比图。受访者供图

  针对退款退货的要求,贝壳财经记者咨询了充电宝品牌罗马仕和安克创新客服。客服明确表示,用户必须先将充电宝泡盐水才能退款,即使充电宝已鼓包。客服还称,出于安全考虑,鼓包的电池更要泡盐水处理。对于用户担心析出黄色物质,客服则表示是正常现象。

  隐患大:可能带来严重环境污染业内专家建议就地专业机构集中处理

  不少用户在网上发帖称,泡盐水处理后,充电宝出现大量冒气泡、析出黑色和黄色物质、电池膨胀鼓包等现象,疑似存在安全隐患。

  用盐水浸泡充电宝安全吗?这样操作到底可不可行?

  针对这一处理方式,上海交通大学未来电池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万佳雨指出,电池浸泡在盐水中,相当于对盐水进行电解反应:此过程中将产生腐蚀性的苛性钠(氢氧化钠)溶液,并放出氢气和氯气。氢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在密闭空间积累如遇火源极易引发燃烧甚至爆炸。氯气是有毒且具强烈刺激性的气体,短时间大量吸入可灼伤呼吸道。氯气溶于水还会生成次氯酸,超过一定浓度就会灼伤皮肤组织。

  安全领域业内专家李志军告诉记者,“电池属于有害废品,快递无法邮寄也是为了安全着想。充电宝电池用过后,长期多次充电放电,组织结构,保护层发生了质变,增加了爆破的概率。但用户自行处理,随意倾倒废物废液,会造成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的累积,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综合多重风险,万佳雨建议用户自行在家进行充电宝泡盐水处理时,一定要谨慎操作。普通用户如果确需对充电宝进行回收处理,建议先把充电宝里的电量全部耗完,然后准备大一点的水槽或水盆,水量多一些更适合浸泡。浸泡时,只需将充电宝的放电端口浸入盐水中即可,无须打湿整个机身。

  李志军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普通用户自行将充电宝浸泡盐水处理存在多重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风险,建议就地专业机构集中处理。“充电宝内部含有锂电池,而盐水是良好的导电液体,盐水浸泡本质上是利用其电阻对锂电池进行慢放电,以规避暴力放电风险。这虽然是工业回收中深度放电的常规操作之一,但该操作对普通用户而言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

  涉违规:将企业应承担的安全处置责任转嫁给用户置用户于风险之中

  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林斐然表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有义务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充电宝企业让用户用盐水泡充电宝,却未充分考虑用户操作的专业性和安全性,未对可能存在的短路、热失控、有害化学反应等风险进行有效警示,也未提供专业的操作指导,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安全处置责任转嫁给用户,置用户于安全风险之中,违反了上述规定。”林斐然表示。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提及,禁止将危险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无许可证的单位或者其他生产经营者从事收集、贮存、利用、处置活动。充电宝中的锂电池属于危险废物,需要专业的处理流程和资质。企业让普通用户通过盐水浸泡的方式自行销毁充电宝,而普通用户不具备处理危险废物的资质和能力,这种做法相当于将危险废物委托给无许可证的个人处置,风险度较高。”

  另外,《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生产者应当按照召回计划实施召回,对采取更换、退货方式召回的缺陷消费品,生产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让用户自行用盐水泡充电宝销毁,而不是由企业自身采取专业方式处理,或是承担合理的回收处理费用,将本应由企业承担的召回成本和责任转嫁给消费者,违反了《消费品召回管理暂行规定》中关于企业召回义务的规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