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热盼市场复苏的基金管理人们一边寻找新的投资机遇、为被投企业做服务,一边还在应对基金出资人在管理费上的新期待。
当管理费在减少,未来还有恢复的可能吗?“管理费+Carry”的模式是否还能长期持续?面对巨大的市场变化,基金管理人们正在加速打造自己的未来。
今年6月底的2025年华映资本年度大会上,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向在场基金出资人、被投企业家和合作伙伴们介绍了团队的最新探索:以投资能力为核心,重点培养经营能力和并购能力,并打造和能力迭代相匹配的工具箱。
“我们核心考虑的是最终极的目标,继而拉长周期,反推哪些动作是重要且必须的,哪些又是自身能力边界达不到的。”季薇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她的思考。在这条以终为始的道路上,关键不仅在于选择道路如何走,还有如何基于能力边界进行资源配置和必要取舍。
本次华映资本年度大会在扬州举办。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在大会致辞中介绍了与华映的合作,并表示,扬州不仅要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宜居生态名城,更要打造产业科创名城,并坚持走产业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的发展道路。

(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
进化背后的坚守
成立17年,华映资本始终坚持以数字化为主线,围绕创新做投资。作为坚定的价值发现者,团队持续聚焦科技自立自强与产业转型升级,用产业视角赋能优质项目,以耐心资本陪伴企业成长。

(华映资本合伙人团队亮相)
本次年度大会按惯例设置了合伙人团队亮相环节。随后在题为 《行深见沛,向新有为》的演讲中,季薇总结道,华映资本科技投资方法论并不固化阶段,而是根据产业发展周期和大国竞争,放入“定义权、主导权、参与权”这三个维度,分别从技术、产业、市场的角度,进行不同阶段的投资。
她和团队都相信,如今资本市场终于迎来了政策的暖风,随着投资升温、投资信心修复、投资节奏加快,今年必定是一个作为之年。
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章高男抽丝剥茧地介绍了自己寻找真正创新的理论与实践。他认为做事情就是在现有共识的基础上发现非共识,并努力把非共识变成有意义的共识。在这个演进过程中,得到验证的共识成为了趋势,革命性的创新则隐现于非共识之中,后者正是科技创业投资的意义所在。
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王维玮谈到并购交易时表示,随着中小企业规模化、家族企业职业化、跨国公司本土化、多元集团专业化、出海国际化,未来五年存在很大的行业整合并购机会。他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创投资金涌向科技赛道的同时,一级市场消费板块的资金供给也在回升,市场为投资人打开了以合理估值投资优质消费项目的窗口期。
探路多策略投资
季薇和团队坚守的核心目标一直没变:为创业者更好赋能,给投资人更优回报。
在基金出资人眼中,这是一支持续学习、适应能力强、能迅速调整并找到定位的优秀团队,因此持续选择投资华映。
元禾辰坤主管合伙人徐清在现场致辞中说,“股权投资原来的逻辑已经行不通了,未来十年,市场将探索出崭新的模式,找到新的辉煌。 ”季薇认同徐清的观察,华映团队的每个当下也都在为未来做准备。
在关注领域和投资方法论之外,季薇具体介绍了团队在经营能力、并购能力等商业化运营能力上的进一步探索。
一手做资金管理,一手做资产运营。两者并进,整个齿轮系统将更好运转。具体来说,华映资本将基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属性资金的考量,打造和能力迭代相匹配的多元资金工具箱。
这个“工具箱”的投资工具主要分为股权投资和多策略投资两大类:股权投资不仅包括华映长期专注的VC典型投资,还包括正在探索的大比例投资和并购交易。多策略投资将包括高性价比份额、头部项目接续、可转债和供应链金融等。
华映资本的新策略得到了基金出资人的大力支持。这些支持者不仅包括以元禾辰坤为代表的市场化母基金,还有来自地方政府和政府投资基金的支持。
2024年,扬州和华映资本合作组建了一只5亿元规模的先进智能制造母基金,并于新的一年迅速进行了扩募。与扬州合作设立的先进智能制造基金将成为华映资本在新策略上的重要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华映资本的投资规模已是去年全年的三倍。接下来,团队仍将长期坚守早期投资领域,并配置大约20%-30%的资金用于创投之外的探索。
“我觉得首先自己要有定力,谨记立身之本和初心。”季薇说,华映资本的初心是通过支持中国优质创新企业成长获得投资回报。“为LP赚到钱,是我们做VC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