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在文娱领域,AI(人工智能)技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漫画师,将人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用画面呈现;在交通领域,AI成为智能交通的指挥官,合理规划路线,缓解拥堵,让出行更加顺畅高效。在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人工智能产业充满了想象力和创新变革潜力,AI融合应用也是在京召开的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下称“大会”)的重要主题之一。
7月3日,大会主论坛之一“人工智能融合应用发展论坛”提出“聚焦应用落地、场景驱动”的口号。在大会线下活动“数字经济体验周”上,众多企业在AI技术落地应用方面带来了实践成果,其中LBE(大空间剧场)体验项目吸引了很多观众。
北京广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LBE剧场的现场引导员小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为配合体验周活动,带来了《丝绸幻旅》《演进中的思维》等VR沉浸式体验项目。传统游戏开发受限于人工设计产能,而AI与VR的结合实现了游戏世界的无限延展,使游戏世界从“预设剧本”转变为“开放宇宙”,为玩家提供了真正的探索自由,AI算力需求也推动着VR设备持续迭代。

游客在LBE剧场游戏,郭冀川/摄
游戏产业以其独特的交互性、沉浸感和数据密集型特征,正在成为AI技术落地最快的试验场。在大会的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交流体验区,中影年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经理张锡向记者介绍,公司带来了一款基于AIGC的3D内容创作工具“年年彩椒”,现场观众只需要说出自己喜欢的虚拟人物形象特征,比如外貌、性格、职业等,这款神奇的工具就能在短时间内生成逼真的3D形象。

现场观众正在制作3D形象,郭冀川/摄
张锡说:“过去,3D建模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手工制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高昂。而现在,借助AI的力量,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地参与到3D内容创作中来。这将为游戏、影视、动画等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也为传统产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以制造业为例,在智能工厂中,人工智能正加速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合。欧必翼太赫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孙莹向记者展示了以工信部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为基础的可信底座,整合了AI、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具备组件化、模块化和可配置的AI及大数据能力,能够为政府部门、企业总部、产业园、工厂等不同领域,快速构建从底层基础设施到应用的数字化产品及解决方案。
孙莹说:“凭借这一强大的平台能力,我们打破了传统技术服务的局限。以往,技术服务往往只是单纯地为客户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而如今,我们不仅能够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技术服务,根据客户的具体业务场景和数据特点,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方案,确保数据能够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而且,我们还能深度参与运营服务。”
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有助于构建智慧城市和安全社会,在城市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城市交通、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例如,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分析交通流量数据,优化信号灯配时,缓解城市拥堵问题。
在此次大会上,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AI大模型MogoMind入选“北京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蘑菇车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赵仁杰向记者介绍,通过MogoMind大模型担任云端“全局大脑”,联动路侧的感知、通信、计算设备,可以实现交通环境实时数字化,并将关键信息下发至周边车辆,提升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车辆的感知与决策能力。
赵仁杰说:“我们希望将大模型训练完成的一些成熟应用广泛赋能给平台、车企等合作伙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保障我们感知到的物理世界数据形态可以与汽车、机器人、无人机、机器狗等各类智能体完成实时交互。而且,未来这些数据的应用场景还将进一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