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3日在沪发布《2025全球汽车展望》报告。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将达到67%,外国品牌市场份额将持续下降;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将翻倍,占比将达到10%。
艾睿铂报告指出,当前汽车行业正面临增长放缓、成本居高不下、西方市场电动汽车投资搁浅等因素冲击,中国领先新能源车企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崛起。供应商和主机厂应继续借鉴中国市场领先者的成功经验,为本土转型提供指导。
对中国汽车市场,艾睿铂认为,中国市场的价格博弈仍在持续,但2025年开始转向了更多非价格激励措施,驱使实力较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和供应商加快国际扩张步伐。
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加快海外市场本地化进程,而欧洲车企产能利用率下降,中国汽车制造商预计到2030年将在欧洲市场的份额翻倍至10%。预计到203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年产量将增加80万辆,欧洲本土车企则可能会关闭相当于1.5家工厂的产能(约40万辆)。
艾睿铂亚太区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负责人戴加辉(Dr. Stephen Dyer)表示:“中国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正经历着激烈的价格战、日新月异的创新速度,不断被新势力刷新行业标准。这样的环境推动了技术和成本效率的显著突破,但也让许多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盈利。随着国内增长放缓和全球贸易壁垒上升,中国电动车企必须专注于打造强势品牌,投资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并在关键国际市场实现本地化运营。只有那些能够快速适应、高效扩张,并同时应对国内外挑战的企业,才能持续在全球舞台上取得成功。”
艾睿铂报告预计,汽车市场将出现明显的整合,只有最具竞争力的品牌有望在未来几年取得成功。在2024 年销售新能源汽车的129个品牌中,有15个品牌到2030年有望将保持财务活力,占据新能源汽车总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三。虽然一些品牌可能会退出或合并,但在注重速度、成本效益和灵活决策的新运营模式的推动下,这些变化将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创造更具竞争力和创新性的格局。
艾睿铂大中华区汽车及工业品咨询业务合伙人章一超表示:“受关税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影响,中国主机厂的出口有所放缓,但由合作伙伴和合资企业驱动的中国‘新运营模式’的出口正在获得关注。这种模式使汽车制造商推出汽车的速度提升一倍,减少投资40%-50%,并降低30%成本,与此同时,智能制造也在快速发展。随着下一代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主机厂需驾驭投资重点的变化、基础设施的限制和人才的转型,以精准地部署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