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3 21:32:20 股吧网页版
美国劳动力市场展现韧性 强劲数据或令美联储降息窗口延后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7月3日电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显示,尽管新增就业岗位超出预期,达到14.7万人,并显示出失业率意外降至4.1%,表明劳动力市场仍具韧性。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短线拉升约40点。

  分项数据显示,美国6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14.7万人,预期10.6万人,4月和5月非农就业人数合计上修1.6万人。失业率4.1%,预期4.3%,前值4.2%。

8ebc92d5f4c94d80b10e33446acee34d.png

图为:2023年6月—2025年6月季调后的美国失业率,来源:BLS

cdbeb218a49d4d00aaf10d7eb575bcad.png

图为:经季节性调整的非农就业人数月度变化,来源:BLS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几个月的就业数据也得到了向上修正。其中,四月非农就业人数上修1.1万人,从14.7万人增至15.8万人;五月数据也上修0.5万人,从13.9万人增至14.4万人。这些修正进一步印证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潜在韧性。

  就业增长超预期,但增速放缓

  尽管6月新增就业人数高于市场预期,且5月数据被上修至14.4万,但整体来看,就业增长呈现出放缓趋势。这可能反映出企业在招聘方面趋于谨慎,尤其是在疫情后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在扩张用工方面保持保守态度。这种“囤积劳动力”的现象说明雇主更倾向于维持现有员工而非大规模扩招,以应对潜在的经济波动。

  工资增长温和,通胀压力缓解

  美国6月平均每小时工资年率为3.7%,低于预期的3.90%。这一数据表明薪资上涨动能减弱,可能有助于缓解美联储对通胀持续高企的担忧。薪资增长放缓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核心通胀水平。因此,这一趋势可能为美联储在未来几个月内采取更为审慎的政策路径提供了空间。

  劳动力市场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家庭调查数据显示,不同群体之间的失业率差异显著。例如,黑人失业率上升至6.8%,而成年女性和白人的失业率则有所下降。长期失业人数增加19万至160万,占总失业人口的23.3%,显示出部分劳动力群体仍面临较大的再就业挑战。此外,因经济原因选择兼职的人数保持稳定,表明部分劳动者仍未找到全职工作的机会。

  行业分布不均,政府与医疗保健领域表现突出

  在机构调查中,政府就业增加了7.3万人,其中州政府教育领域的增长尤为明显。同时,医疗保健行业新增就业3.9万人,社会救助行业也增加了1.9万人。相比之下,其他主要行业的就业变化不大。这反映出公共部门和必需服务领域仍是推动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私营部门的增长相对疲软。

  市场反应:降息预期降温

  非农数据公布后,美元兑日元快速拉升,显示出市场对美元的信心增强。与此同时,利率期货交易员大幅降低了对7月美联储降息的押注,预计9月降息的概率也从98%降至约80%。这表明市场认为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尚未达到需要立即采取宽松货币政策的程度。不过,“美联储传声筒”NickTimiraos指出,虽然就业市场仍具韧性,但招聘活动放缓、解雇率低的状态可能意味着经济增长正在减速。

  对美联储政策的影响

  降息窗口延后

  尽管通胀有所回落,但劳动力市场的强劲表现使得美联储在短期内采取降息的可能性降低。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如果美联储在今年年底前降息,最有可能的时间点将是9月或12月。然而,考虑到6月数据并未完全消除对经济放缓的担忧,美联储可能会继续观察后续几期的非农数据及其他经济指标,再决定是否采取行动。

  政策转向的关键变量仍是通胀与就业

  美联储的核心目标仍然是控制通胀并维持充分就业。当前的非农数据表明,尽管就业市场有所放缓,但仍处于健康区间。因此,除非未来几个月出现明显的疲软迹象(如失业率显著上升或工资增长进一步放缓),否则美联储可能会继续保持观望态度。

  下一次非农报告将在8月1日发布,届时将提供关于夏季劳动力市场走势的最新信息。如果7月数据继续显示就业增长放缓或薪资增长进一步回落,可能会重新点燃市场对降息的预期。

  每年一次的非农数据基准修订将于9月9日发布,这可能会影响过去几个月的数据调整情况。若修订后的数据进一步下调此前的增长幅度,可能会改变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判断。

  6月非农数据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仍然稳健,但增长势头有所放缓。这一趋势既为美联储提供了更多时间来评估经济前景,也为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未来几个月的非农数据、通胀报告以及美联储官员的讲话将成为影响货币政策决策的关键因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