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IPO未果又喊出了冲刺“万亿”的目标。
近日,湖北银行高管喊出了在2027年前实现资产规模“破万亿”的宏伟目标。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湖北银行资产规模仅5666亿元,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意味着三年内该行资产规模要增加超4000亿元,折合每年均增加1300亿元以上,难度着实不小。
事实上,喊口号也是这家中部银行的一大特色。早在2015年,湖北银行率先提出“先H股后A股”两地上市计划。

但直到七年后的2022年11月,湖北银行才正式递交A股上市申请,拟募资95.17亿元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次年3月获得上交所的受理后,两年多来一直处于审核停滞状态。
如今,十年过去,湖北银行依旧没能叩开两地资本市场大门;而这一回“破万亿”的目标又真能如愿达成吗?答案恐怕并不乐观。
破万亿的现实差距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湖北银行资产规模为5231.11亿元。若要在2027年末突破万亿,未来三年需累计新增约476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需达24%。

但现实数据却与目标相去甚远:该行近五年(2020-2024年)资产增速分别为15%、14.9%、14.93%、14.20%、13.51%,呈下滑趋势;2025年一季度增速已降至12.58%,仅为目标所需增速的一半。

按当前增速推算,2025年全年湖北银行资产增量或不足1300亿元,三年累计增量恐难超4000亿元。要补上万亿缺口,除非未来两年增速奇迹般反弹至30%以上,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与此同时,资本充足率的持续下滑,已成了湖北银行扩张的“硬约束”。
截至2025年一季度,湖北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7.7%,此项数据较2024年末7.94%再降0.24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新低,距监管红线的7.5%仅一步之遥。
近5年,湖北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连年下滑,相比2021年的9.6%已经累计下降了1.9个百分点,降幅高达25%。
通常来说,若跌破7.5%,将触发强制利润留存(现金分红比例≤60%),无疑会进一步削弱股东回报能力。
更重要的是,若破了监管红线,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和投资等资产扩张行为将被暂停。到那时“万亿资产”的目标,或许只剩下“口号”了。
除此之外,在省内湖北银行还面临“同城对手”汉口银行的激烈竞争——后者2025年一季度末资产规模已达5576亿元,直逼前者(566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监管严格了城商行“未经批准不得跨区域展业”的限制,从某种程度上切断了城商行“全国化扩张”的想象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城商行平均资产增速则由上一年的11%回落至8.95%。
这意味着,湖北银行若要突破万亿资产规模,其增速水平需远超行业均值近两倍。
内控问题频发
近年来,湖北银行多名高管因贷款审批违规相继被查。
据公开资料,首任董事长陈大林2022年落马,存在违规放贷、收受巨额财物等行为;原副行长文耀清2021年落马,原银行长段银弟2023年双开,均涉该行贷款审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2年11月通报显示,湖北银行原董事长陈大林(2011-2017年在任)存在“擅权妄为,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其利用贷款审批权为关联房企谋利并收受贿赂(如低价购房),致使大量贷款脱离风控标准。
2024年12月18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一审刑事判决书,湖北银行武汉某支行原副行长胡某明违法发放1.6亿元贷款,导致银行损失1.36亿元,被湖北来凤县法院判6年徒刑,罚金10万元。该案件牵扯出曾任湖北银行行长、湖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的段银弟。胡某明借其支持推动贷款审批。2023年6月段银弟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11月被“双开”。
伴随着湖北银行多名高管被查的同时,该行还因内控问题多次被监管处罚。
2021年至2024年间,湖北银行因违规输血股东、掩盖不良资产、纵容贷款挪用等重大内控漏洞,累计被罚超540万元。其中,2024年单笔罚单高达290万元,更曝出高管冷松被取消任职资格5年、年报隐瞒处罚等事件。
从监管处罚记录分析来看,该行违规行为多数集中在贷款发放与理财违规等领域。
2021年8月,因理财资金违规注资股东、向"四证不全"房企放贷等6项违规,该行被罚262.4万元。
2023年8月,因掩盖不良资产、隐匿处置风险被罚20万元。
2024年4月,湖北银行单笔重罚290万元,事由包括个人贷款遭挪用、数据安全管理失控等8项违规,显示基层操作全面失序。
2024年罚单中,时任武汉沌口支行行长的冷松因对委托债权投资亏损负直接责任,被取消高管任职资格5年,创近年最严个人处罚。耐人寻味的是,冷松早在2021年就因首张罚单中的理财违规被警告;此次再犯同类型错误遭顶格处罚。
同期,另有林涛等6名员工因贷款挪用、投资失控被警告,涉及多地分支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银行的多位高管被查,也影响到了该行资产质量。
尽管湖北银行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的1.97%微降至2024年的1.95%,但连续三年高于城商行平均值1.76%。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从2022年的42.94亿元增至2024年的59.62亿元,增幅达38.9%。
其中,房地产贷款最为关注。2024年年报显示,湖北银行的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达231.95亿元,占公司贷款总额7.59%。但年报中并未披露该行业的不良贷款率。
不过,从此前披露的招股书中可以看到,2019年-2022年上半年,该行房地产业贷款的不良率分别为17.08%、16.72%、14.04%、12.2%。远高于同期湖北银行的不良贷款率。

同时,湖北银行的单一借款人集中已经逼近了监管50%的红线。数据显示,2024年该行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集中度已经达到了42.62%,同比增加了7.09个百分点。
股权拍卖遭弃
上市进展缓慢的湖北银行,其股权的多次拍卖也落下了一个无人问津的结果。
2024年4月,桑德集团持有湖北银行5993.93万股的全部股权被司法拍卖,评估价2.05亿元,起拍价仅1.44亿元(约2.39元/股),相当于评估价七折。但最终因无人出价而流拍。
值得注意的是,桑德集团不仅是股东,也曾是该行最大单一不良借款人。截至2022年6月末,其不良贷款余额达4.97亿元,占湖北银行资本净额1.27%。

实际上,像桑德集团这样存在债务危机的问题股东,在湖北银行股东中不止一家。
例如,2023年7-8月,武汉康顺集团所持有湖北银行1865.16万股的全部股权,期间被两次拍卖,起拍价从7199.51万元降至5759.61万元(八折),仍旧无人竞买。
企查查显示,目前武汉康顺集团累计被执行金额高达5.8亿元。此外,湖北银行第八大股东武汉汇森投资持股1.81亿股(2.37%),其中,1.08亿股被冻结至2027年1月。可见,湖北银行中小股东的“质量”,确实到了需要提升的时候。
2024年3季度,湖北银行曾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制定了新一轮增资扩股方案计划,拟增资扩股18亿股,以提升资本充足水平,并于今年2月发布了实施增资扩股计划的详细内容。
根据方案,湖北银行本次增资扩股预计在2025年6月底前完成,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将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截至6月30日,企查查上仍无法查询到相关增资扩股的信息。

雪上加霜的是,自2023年3月IPO申请获受理后,湖北银行的审核状态已停滞超两年。若资本充足率低于监管要求,上市进程可能被直接叫停。
显然,正期待募资补充核心资本的湖北银行,又能否实现“到2027年实现资产规模突破一万亿元”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