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至8月17日,作为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世运会”)将在四川成都举办。这是继成都大运会后我国西部地区再次举办大型国际综合性赛事。
以赛为媒,成都携3000年古蜀文明底蕴,将向世界奉献一场兼具国际标准、中国风格、巴蜀韵味的体育盛会。从赛事基建的“硬件升级”到体育精神与城市品格的“软件融合”,再到产业经济的动能释放,成都以办赛、营城、兴业、惠民为抓手,借赛事支点涵养城市气质,激活发展新动能。
氛围渐浓
本届世运会,四川省体育馆将承接自由搏击和泰拳两个项目。场馆内,各项赛事支持系统正在进行紧张调试。场馆外,对外免费开放的锻炼场地上,每天都有不少前来参加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的市民。
“四川省体育馆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位于市区核心地带,一直以来都是市民青睐的运动场所。世运会期间,我们将全力保障赛事安全与观赛舒适度,展现老场馆的新活力。”成都世运会省体育馆场馆中心媒体运行专职副组长李惠说。
类似的场景正在全城27个竞赛场馆、场地同步上演。新都区的棒垒球竞赛场地正在进行配套工程收尾,金牛区城北体育馆则通过“微创式”改造为体育舞蹈比赛腾出专业场地。除竞赛场馆外,世运会赛会志愿者培训也于近日启动,近万名赛会志愿者将以“双语服务+文化导览”的复合能力,成为展示成都城市形象的“移动窗口”。
在成都,世运会元素正以“毛细血管式渗透”融入城市肌理——成都城市音乐厅外伫立着巨大的“蜀宝”“锦仔”充气玩偶;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成都东站西广场等多处放置着世运会倒计时电子装置。
街头巷尾的世运会符号随处可见,跑酷、飞盘、攀岩、射箭等新潮运动走进市民生活,“世运热”正在成都持续升温。
融入生活
“松弛感”是成都特有的城市气质,当一系列体育赛事在此举办,当体育逐渐融入市民的生活,“松弛”之外,成都更多出了几分“拼劲”,奋进向上的城市精神让成都显得活力十足。
2023年7月28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这是中国西部首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2024年,成都成功举办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汤姆斯杯暨尤伯杯羽毛球团体赛等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80项,赛事能级和综合效应持续增强。
继大运会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后,四川省和成都市充分利用世运会的举办契机,进一步深化“营城、兴业、惠民”。
“借力世运会,四川加大‘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力度,利用城市‘金边银角’打造‘家门口的运动空间’,2024年四川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比2022年提升了27%。”成都世运会组委会副主席、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介绍。
在成都,家门口的运动空间随着“城市增绿添彩”“城市容貌整治”“城市特色区域”等提升行动的开展逐渐增多,并与世运会主题景观相映成趣,共同推动成都的城市品位整体提升。
“立交桥下的轮滑俱乐部、公园里的健身绿道、口袋绿地上的羽毛球场……成都的城市空间里‘长满’了运动场所。”王超是成都星跃达网球俱乐部的创始人,他的俱乐部训练场地就曾多年“长”在一座高架桥下,也曾“长”在公园绿道旁。随着“家门口的运动空间”变多,人们热爱体育运动的热情也一再高涨,王超的俱乐部又租用了新的训练场地。
“今年2月28日,成都世运会‘世运空间’打造启动仪式在锦江区成龙路街道粮丰社区R29社区生活空间举行,这里也是全市首个‘世运空间’。空间内的展厅自今年3月开放以来,已累计举行了54场参观讲解活动。”成都市锦江区成龙路街道民生服务办公室负责人李旭介绍。以城市为舞台、市民为主角的“世运空间”将在全市范围内落地30个“城市微场景”,以世运会知识科普和世运会项目体验为核心,形成“世运知识角”“世运轻展厅”“世运微广场”三级展示空间。
成都已新建、改造体育公园77个,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天府绿道新空间830处。通过开展“万人千场”友谊赛、“跟着赛事去旅行”等系列活动,成都实现了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互相成就。
乘数效应
运动改变着城市,也带来了新的消费业态。成都通过培育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赛事,带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之前来成都主要是为了吃火锅、看熊猫和爬青城山,现在不一样了,每年还会规划一两次去凤凰山看球的行程。”来自山东的彭翔东是个足球迷,今年“五一”假期,他刚和朋友现场观看了成都蓉城主场对阵上海申花的2025赛季中超榜首大战,感叹“过足了瘾”。比赛当天,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的专业足球场涌入了41607名球迷。
赛事经济的乘数效应十分显著:2024年成都凤凰山体育公园·五粮液文化体育中心承接各类活动228场,接待140余万人次观赛、观演,周边餐饮、纪念品等消费场景营业额普遍实现较快增长。
“2023年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带动旅游消费126亿元,起到了扩消费、促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次世运会同样有大量的观众,还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运动员来到四川,部分运动员可能带家属、朋友一起来。”杨兴平说。
今年是成都的“世运之年”,也是成都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目标达成之年。借此东风,成都“赛事+”又上新了——6月至8月,结合世运会的举办,成都将围绕购物、美食、文旅、体育等板块,在全市推出暑期消费季系列活动。
“今年暑期,成都将围绕世运会主题推出100个精品消费新场景,围绕世运会赛事场馆及周边重点文旅资源筹划推出五大系列暑期经典文旅场景地图,全方位满足不同群体的暑期游需求,重点打造10余个特色新场景,覆盖乡村微度假、古镇潮玩等领域,通过精准定位客群,实现‘老成都新玩法、新场景全覆盖’。”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魏湘军介绍。成都还推出了“票根经济活动及优惠清单”,详细梳理了近160家餐饮、住宿商家及景区景点,在重点赛事、展会、演艺活动期间开展凭票凭证享优惠活动。
大型赛事的举办,不仅能拉动消费,还能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倍增器”的效果。2024年,成都体育消费总规模突破750亿元,同比增长超9%。
世运兴城,赛事兴业。成都提出:2025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体育消费规模将突破800亿元,成为成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