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2 05:17:49 股吧网页版
构建包容生态 发挥关键枢纽作用 资本市场将继续打好支持创新“组合拳”
来源:中国证券报

  7月1日,禾元生物IPO申请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过会的企业。

  从科创板、创业板改革拓宽未盈利、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通道,到“并购六条”及重组新规畅通产业整合路径,再到投资端改革引导中长期资金浇灌科创沃土,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制度供给日益丰富,政策协同效应正加速显现。

  专家认为,下一阶段,围绕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提高并购重组效能、更大力度培育耐心资本,资本市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将加快推进,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创新的关键枢纽作用。

  提升制度包容性适应性

  上半年,“双创”板块和北交所募资总额占比过半;汽车与零配件、硬件设备、电气设备行业募资金额排名居前……新近出炉的上半年A股融资数据显示,科技企业纷至沓来。安永大中华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评价说,A股市场的科技属性愈发凸显,资本正加速向科技型企业集聚。

  上述现象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不断提升。创业板公司“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科创板“1+6”新政公布、科创债“绿色通道”等契合科技企业发展的创新制度陆续落地,资本市场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更有利于支持全面创新的市场生态。

  6月27日,大普微作为深市首个未盈利企业首发申请获深交所受理。7月1日,禾元生物IPO申请通过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首家成功过会的企业。随着新的改革举措落地,支持优质创新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典型案例不断涌现。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认为,从新“国九条”到“1+N”政策体系,无一例外都在强调资本市场对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服务能力,关键就在于提高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以科创板为例,设立科创成长层、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正是资本市场提升包容度的重要体现。

  市场机构普遍认为,下半年A股市场IPO将进一步向创新领域聚焦,科技企业的上市前景将更为广阔。

  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资本市场支持科技企业不只有IPO一条路,并购重组市场活力的激发,为科技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和加速产业升级提供又一重要路径。

  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通过整合管控实现对17万片8英寸硅基产能的一体化管理;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披露重大资产重组预案公告,将实现产业链互补;杰华特拟收购天易合芯,进一步完善模拟芯片市场布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日,今年首次披露并购重组事件的上市公司有103家,远高于上年同期水平。一大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具有产业整合逻辑的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重组案例公布。

  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芦哲关注到,2024年以来A股市场涉及的重大重组事件中,有50%分布于电信、媒体和科技(TMT)行业和高端装备制造行业,说明“硬科技”企业积极响应政策进行横向扩张和纵向整合。

  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2025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修订发布,在简化审核程序、创新交易支付工具、鼓励私募基金参与等方面进一步作出优化……着眼于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制度供给加快完善。

  在开源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孙金钜看来,并购重组正成为科创企业技术突破与资源整合的核心工具。适用股份对价分期支付机制、重组简易审核程序等并购重组新举措的案例有望不断落地,进一步助力提升科技企业竞争力,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

  从引导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到优化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和“反向挂钩”等机制;从支持编制更多科技创新指数、开发更多科创主题公募基金产品到丰富科创板指数及ETF品类,将科创板ETF纳入基金投顾配置范围……要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枢纽功能促进创新发展,大力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是必要之举。

  展望下半年,有关部门将继续打好支持科技创新“组合拳”,持续牵引资本流向创新前沿。

  股权市场方面,企业年金、养老保险等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建议,可逐步扩大企(职)业年金覆盖范围,鼓励其参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释放企(职)业年金基金入市潜力。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协同效应,鼓励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联合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加大税收优惠力度等。

  债券市场方面,债市“科技板”将进一步促进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东方金诚认为,债市“科技板”落地以来,科创债发行明显放量,在募集资金用途、债券条款设计、配套增信措施等方面结合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轻资产、长周期的特征进行了创新和灵活化设置,有效引导低成本、长期限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

  专家预计,后续政策有望从推动债券条款创新、丰富增信措施等方面增厚民企科创债投资收益、缓释违约风险,以此提升投资者对民企科创债的认可度、提高发债成功率,同时保障债市“科技板”持续稳定运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