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香港是不少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也是外资观察中国市场机遇的“超级窗口”。近半年来,尽管中美角力持续,但香港却凭借独特的“中国特质”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为全球资本竞相涌入的热土。
广州某VC机构负责人王凯(化名)对此有深刻感受:“如今香港中环核心地段的高端酒店与餐厅预订紧俏,尤其在国际峰会、行业盛事期间更是一席难求。”近半年来,王凯频繁往返香港和内地,参与国际投资论坛并寻觅优质标的。他发现,今年以来参与的多场行业活动中,外资机构投资者的身影显著增多——这些来自全球的资本猎手与他一样,正在香港市场上捕捉投资机会。
中国资产价值大爆发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原因。今年3月中旬,摩根大通曾发表报告称:与国际投资者接触后,大部分人士认同中国互联网及资讯科技股具备投资价值。DeepSeek的推出,让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能力更具信心,进一步支持互联网、IT及新能源汽车等板块。
全球资金看向中国,港股市场已有所体现。今年5月20日,宁德时代正式在港股挂牌,除了上市首日股价暴涨之外,其背后的“基石投资阵容”同样引人注目,其中不乏科威特投资局、瑞银、橡树资本、加拿大皇家银行等全球顶级的机构投资者。
“我们观察到,如今不少外资对配置中国资产的信心很强劲,这使得港股的估值和流动性都有很大的改善,香港市场整体资金面表现都不错。”澳洲会计师公会大中华区分会理事叶耘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5年以来,港股恒生指数累升超20%,领先全球主要市场。而近期,港股消费板块表现亮眼,也吸引了不少外资的关注。有分析指出,当前部分龙头消费股的股息率较高,消费板块又同时具备估值洼地和高股息的优势,符合外资对稳定收益的需求。
随着市场回暖,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和安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近日也预计香港新股市场将继续向好,全年可冲入全球前三,预测今年香港新股集资额在1000亿港元至1600亿港元之间。
从进入香港的外资流向来看,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稍早前披露了相关机构的其他统计数据,即海外投资者除直接购入香港证券资产,亦在通过香港的金融服务进入内地资本市场。其中,4月债券通“北向通”成交额为10089亿元人民币,创下今年新高;今年前4个月,外资经香港购入内地债券资产规模达到37399亿元人民币。
从进入香港市场的海外投资者结构来看,陈茂波表示:“自2024年9月开始,较多欧美资金尤其长期资金流入香港,部分原因是香港股票市场的估值吸引,以及资金停泊在港以寻求避险。”
除了部分欧美资金,中东资本也在加速市场布局。二级市场方面,过去两年间,港交所已先后将沙特交易所、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和迪拜金融市场纳入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相关产品和资金往来也在不断增加。一级市场方面,据易达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国民介绍,流入香港市场的中东资金多为长期战略资本,他们希望的不仅是财务回报,而是通过与中国企业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建设数字与物流基础设施,来实现本国经济多元化。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转型将源源不断地创造大量新的发展机遇,这是未来持续吸引全球资本投资中国的重要驱动力。
以中东资本为例,周国民表示,比起过去“买ETF、投A股”这样表层的财务配置,中东资金越来越认识到中国在制造、供应链、科技和消费方面的全球地位,现在更倾向于参与结构性合作、项目型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