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日消息(记者邹煦晨)随着七月来临,今年上半年的IPO申报情况出炉。据央广财经记者统计,2025年1-6月,共有177家企业A股IPO获受理,较去年同期增长453%。值得注意的是,仅今年6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的IPO数量就高达150家,占上半年总数的85%。
业内人士指出,此轮IPO申报热潮一是政策红利与市场回暖共振驱动的结果,A股直接融资功能渐渐恢复;同时受补充更新财报节点要求,导致6月尤其是最后几天迎来受理高峰。
单月150家企业IPO获受理

三大交易所IPO受理数据。央广财经记者整理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北交所IPO受理数量最高,达115家;深交所次之,为32家;上交所受理30家。对比之下,2024年上半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的IPO企业家数分别为1家、1家和30家。
对于此次IPO受理热潮,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政策红利与市场回暖共振是驱动因素之一。科创板“1+6”改革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叠加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落地,显著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制度包容性,尤其为“硬科技”和“专精特新”企业打开了关键融资窗口。北交所则凭借其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精准定位以及持续改善的流动性,吸引了大量优质项目集中申报,成为主力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A股市场IPO受理量达到150家,占今年上半年受理总数的85%,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分别受理25家、28家、97家企业IPO,其中6月30日分别受理5家、4家、32家。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如果6月30日前IPO未获受理,企业的年报将过期,需要补充和更新财报。所以历年的6月份是受理高峰,特别是最后几天。
综合近年数据,6月份受理高峰态势明显。具体来看,2024年6月,北交所共受理28家企业IPO,占2024年上半年的93.33%;2024年上半年,沪深交易所均只受理了1家企业IPO,且都是在6月份受理。
另外,2023年6月份,北交所和深交所受理企业IPO数量占2023年上半年的比例分别为72.29%和46.34%。上交所方面,2023年6月份虽然不是2023年上半年受理企业IPO数量最多的月份,但占比也达到了27.59%。
田利辉指出,短期看,今年6月单月150家受理,反映市场对政策预期强烈,但需警惕部分企业为抢时效“带病申报”导致的审核风险;长期看,监管层将通过常态化发行平衡市场供需,北交所或持续主导,而科创板、创业板在未盈利企业扩容下或接力增长。
从结构来看,2024年上半年和2025年上半年,北交所受理企业IPO的数量在三大交易所中均占比较高。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冲刺北交所上市的多为高成长期企业,同时北交所挂牌门槛也相对较低,目的主要是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夯实底部基础。
江浙广IPO申报企业较多
随着上半年A股收官,市场震荡上涨,总市值站上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前券商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中国股市迈入新阶段,长期资金入市方兴未艾,A股融资功能也渐渐恢复,反映到一级市场就是IPO逐步回暖。
央广财经记者梳理发现,177家IPO申报企业中,注册地位于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强省的居多。
北交所方面,115家IPO申报企业中,注册地分布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浙江省(25家)、广东省(22家)、江苏省(19家),三省申报企业数量占比达57.39%。
保荐机构前五名则分别是国泰海通(18家)、中信建投(11家)、中信证券(9家)、国金证券(7家)、东吴证券(6家)。
会计师事务所前五名分别是容诚会计师事务所(22家)、立信会计师事务所(21家)、天健会计师事务所(21家)、中汇会计师事务所(10家)、致同会计师事务所(9家)。
北交所IPO申报企业注册地分布情况。央广财经记者整理
上交所方面,30家IPO申报企业前五注册地分别是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北京市、江苏省。其中上海市和浙江省均为5家,安徽省、北京市、江苏省均为3家。行业角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独占鳌头,共有11家。
保荐机构前三名分别是中信证券(8家)、华泰联合(5家)、中金公司(3家)。另外,国泰海通除单独保荐2家外,还与东方证券共同保荐1家。
会计师事务所前三名分别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9家)、立信会计师事务所(6家)、容诚会计师事务所(4家),合计占比高达63.33%。
深交所方面,32家IPO申报企业前三注册地分别是广东省(8家)、江苏省(7家)、浙江省(5家)。行业角度,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是深交所新受理企业的第一大行业,共有8家。
保荐机构前三名分别是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其中,国泰海通单独保荐5家;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均单独保荐4家,此外两者共同保荐1家。
会计师事务所前三名分别是天健会计师事务所(8家)、立信会计师事务所(4家)、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