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上海市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实施办法》正式施行。新政不再限制户籍,拓宽适用职业范围,让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得以享受住房公积金福利。实施一个月来,已有3700多人签约,人均月缴超1100元。
上海曾经出台《上海市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用人员、自由职业者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实施办法》,满足沪籍和部分职业类型的灵活就业者办理住房公积金业务的需求。不过越来越多的人才来沪就业,新职业不断涌现,灵活就业群体也随之扩大,新政就是为了覆盖这部分群体的需求。
记者从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新市民和青年人反应积极,其中非沪籍人员占多数,40岁以下青年占比超过50%。值得一提的是,没有户籍限制,意味着港澳台和外籍灵活就业人员也可参与缴纳。太平洋人寿保险代理人赵建华是台北人,和公司签的是保险代理人合同,像他这样的灵活就业人员之前无法缴存公积金。得知新政之后,他第一时间来到市公积金管理中心黄浦区管理部办理了缴存业务。
为什么要自费缴纳公积金,钱放在自己口袋里或者放在银行“不香”吗?新政刚刚发布的时候,一些网友提出了疑问。
这涉及到公积金的基本概念。实际上,公积金是专款专用,放在账户里面还可以享有一定的存款利率,目前公积金存款利率为1.5%。和放在银行相比,公积金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能用于租房、买房等,目的是提高大家的居住条件。
来自安徽的圆通“快递小哥”李永兵,在上海做了8年快递员,选择了500多元一档进行缴存。“我现在是租房住,缴纳公积金之后,当下可以提取用来支付租金,长远来看,也能给买房子做一个基础准备,对上海更有归属感。”李永兵说。

赵晋正在办理公积金业务戚颖璞摄
中宏人寿保险代理人赵晋算了一笔账。“对我来说,公积金是一种强制性储蓄,退休也能一次性提取,但好处远远不止这些。首先,未来我要在上海置换房产,公积金贷款利率远远低于商业贷款利率。其次,缴存公积金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在计算缴纳个税时可以扣除,这也是利好。”赵晋告诉记者,自己选了最高一档。按2024年度缴存标准,月缴存额最低为270元,最高为8860元。
为了最大程度方便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和使用公积金,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制定了多种便利措施。如,可以选择按月、按季、按半年缴存。因收入发生变化不能正常缴存的,可以办理停缴;停缴后重新具备缴存条件的,可以随时恢复缴存。同时,把将办理渠道从管理部柜面拓展至线上随申办渠道。

针对保险代理人进行政策宣讲
快递、外卖、保险等行业和单位,灵活就业群体集中,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已经联合工会驿站、街道社区及行业协会进行了政策宣传、答疑解惑、指导帮办。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黄浦区管理部主任张敏说,在业务办理前,公积金管理部门也会根据灵活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辅导,让他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缴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