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2 00:35:29 股吧网页版
带动企业“敢换、能换、会换” 重庆计划3年内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来源:上游新闻

  今年以来,全国工业领域新一轮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正在有序推进。其中重庆提出,计划今年完成技改项目1500个以上,带动设备更新超1.5万台,预计到2027年累计实施技改项目8000个,带动设备更新改造5万台以上,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企业是“主角”,要打赢这场“硬仗”的核心任务是带动企业“敢换、能换、会换”。

  “当前我市工业企业在设备更新方面呈现出不少亮点。”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今年1-4月,全市实施工业技改项目454个,带动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5.4%,增速高于全国平均18.9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化升级成为提升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关键一环”,不少渝企投身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带动生产效率提升。

  工业设备更新进程中,我市汽车、装备、汽配等多类制造企业实现产能跃升。(受访单位供图)

  更新工业设备,助力产业提质增效

  走进位于南岸区的重庆美心集团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对各条生产线上的生产数据记录仪进行调试。

  “今年以来,我们首次将空气压缩机的耗能纳入到节能监测范围。”美心集团技术中心主任王万贵介绍,作为门类制造传统产业企业,每到夏季往往是生产能耗高峰期,特别是空气压缩机的用电量一度占整个厂区用电量近15%,“要让空压设备能耗降下来,只能通过技术及设备革新。”

  通过对空压机设备进行更新优化,目前美心集团空压设备耗能下降近20%,实现每年节约120万度电,减排二氧化碳近950吨。“我们还在每台空压设备上安装传感器及流量计,从而实时监测设备耗能情况,一旦遇到设备老旧或损坏而造成的能耗增高,可以及时查找到原因并修缮。”王万贵说。

  工业设备更新进程中,我市汽车、装备、汽配等多类制造企业实现产能跃升。(受访单位供图)

  推动设备更新助力提质增效,这样的案例在传统产业渝企当中为数不少。

  比如,重庆国际复合材料公司在去年淘汰250多套老旧设备,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带动生产设备数控化率提升20%,产能提升45%。“公司依靠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带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该企业负责人称。

  “传统产业长期受设备老旧、工艺技术落后等制约,导致生产效率较低,产能受限。加快传统产业设备更新,推动生产方式根本性变革,从源头上改变了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工业生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不仅是新老设备的简单替换,还包括在改造中注入“数字化基因”。目前我市一批开展设备更新改造的企业,都把主攻方向瞄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随着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已在工业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上实现了“单点突破,全线激活”的效应。例如在汽车产业,目前全市集聚19家整车企业和1200多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全链条设备更新促进工艺革新和产业迭代,实现“从单台设备、到一条生产线、再到产业集群”整体跃升。

  “四侧”协同推动“四链”融合,逐步破解设备“更新难”

  对企业而言,推动设备更新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面临着“成本、技术、收益”三类风险——成本方面,高端设备的价格对于企业资金实力是一大挑战;技术层面,由于行业技术迭代快,可能新添设备还没回本,就因为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收益上,市场内卷且波动频繁,企业可能难以实现预期利润。

  企业的焦虑,就是政策的靶心。针对企业所需所盼,从去年以来,我市接连出台《重庆市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方案》《重庆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政策措施》《重庆市支持制造业稳增长促转型提能级政策措施》等惠企政策,从财政、金融、人才保障等多方面入手,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设备“上新”。

  比如在长寿区,当地多个政府部门联合成立“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专班”,通过专题培训、入企宣传等方式,以最快速度将惠企政策“福利”传递到企业。

  在万州区,当地经信部门牵头开展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需求“扫街”摸排,建立动态化更新的技改项目储备库,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级政策。

  聚焦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重庆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梳理出一批相关经营主体,通过线上税企互动平台精准推送税收优惠政策。

  特别是在企业呼声最大的融资需求方面,我市不少金融机构推出“设备更新贷”“专精特新信用贷”等信贷产品,为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另外,超长期特别国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数据最能说明效果。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2.2%,包括工业设备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和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均呈增势。

  市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正是政府侧、社会侧、产业侧、企业侧“四侧”协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逐步破解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设备“更新难”,带动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设备更新进程中,我市汽车、装备、汽配等多类制造企业实现产能跃升。(受访单位供图)

  设备更新推动生产力要素“基因重组”

  行业专家建言,推动工业设备更新的理想状态,是让企业“一家换”带动产业“一片活”。

  “重庆可通过工业设备更新,引导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以此提升设备更新综合效益。”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建平表示,当前重庆正在建设“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应充分用好“产业大脑”这一数字化优势,让企业通过“实打实”的生产数据来研判设备更新进程。

  曾建平认为,设备更新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替,而是技术能力提升和人才体系完善的系统性工程。重庆可分门别类实施不同行业的一线技工定向培训,让他们从单纯的设备操作者转变为懂工艺、能优化的专业技术人才。另外在工业设备更新中,还要防止“低端产能重复更新”现象,避免陷入“换设备却不提质增效”怪圈,以及避免“新兴产业配套空心化”问题,在推动企业更新设备的同时,加大工业软件研发力度,强化本地零部件配套,杜绝“高端设备孤岛现象”。

  “不少企业认为,推动工业设备更新实施智能制造,就是建立自动化生产线,然而这只是智能制造初级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表示,发展智能制造不仅是投入自动化生产线,还需要完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建设并运用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而用好上述技术,又得用好数字孪生技术,可谓“环环相扣”。

  谭建荣说,要在工业设备更新中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数控机床、数控车铣等“工业母机”产业规模形成新质生产力,将是一条重要路径。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工业母机”第一生产及消费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达到千亿元级。要推动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可集中在“工业母机”产品制造研发环节进行突破,通过加大力度促进“工业母机”产需双方“结对攻关”,促进更多装备制造业产品实现“能用-耐用-好用”的升级。

  可以预见,接下来我国工业领域将在“设备更新”的推动下,经历一场生产力要素“基因重组”,而我市随着“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成为全市工业企业的“集体行动”,对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意义重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