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素有“南国铝都”的美誉。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百色已成为涵盖“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再生铝”全产业链的中国生态型铝产业示范基地。不过,期货日报记者近期在调研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当地铝加工费连续多月击穿成本线,相关铝加工企业承受着较大压力,不少企业反映急需自主定价权,更需要贴合企业需求的风险管理工具和相关配套服务。
定价错配导致优势产业面临困局
日前,在广西百色铝企业座谈会上,20余家铝产业企业深入探讨了铝加工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方面,百色市已形成相当规模的铝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长期以来,百色铝棒定价采用佛山南储价格,当地铝加工企业缺乏自主定价权,价格波动风险难以把控。
22家当地铝加工企业用一组数据勾勒出转型之艰:当地铝棒加工费长期处于200~300元/吨区间,而360元/吨才是盈亏平衡点;采用传统现货定价模式的企业,2024年利润率同比下滑37个百分点。百色铝产业如何突围,成为当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座谈会上,不少企业反馈,当地铝加工定价模式依赖外部市场,导致利润空间大幅压缩。部分企业表示,已经连续数月处于加工亏损状态,生产经营面临严峻挑战。“我们的铝棒定价完全依赖‘南储价格’,广西本土加工企业没有议价筹码。”在座谈会上,超亚铝业副总经理付春林坦言。
亚航铝业董事长凌有栋补充道:“去年有8个月处于亏损状态,但生产线不敢停,否则客户流失更严重。”据介绍,当地大部分铝加工企业采用“南储价格+固定加工费”模式结算,当华南现货价格波动时,企业被动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同期数据显示,华南与西南铝棒价差为380元/吨,区域定价失衡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瓶颈。
当地企业风险管理亦面临一些难题,尤其是百色有大量的中小铝加工企业,缺乏专业的期货套保团队,在跨品种套保应用方面存在障碍。据企业反馈,首先,专业人才匮乏,中小工厂难以组建专业的期货团队,导致在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时力不从心;其次,尽管氧化铝与电解铝之间的价格联动性不断增强,但企业在跨品种套保工具的应用上存在明显不足,难以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最后,区域交割库的稀缺限制了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实物交割和风险管控的能力,很多企业希望推出广西本地铝报价,并进一步促进期现货市场的联动。
目前,百色正积极构建“进口铝土矿—氧化铝—铝加工—出口铝产品”的跨境产业链。当地设立的广西铝产品仓储交易中心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致力于打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东盟铝产业基地。作为百色铝产业的龙头企业,吉利百矿集团已形成“煤电—电解铝—铝加工—再生铝”全产业链,2024年生产铝合金轮毂500万只,其中有30%出口东南亚。
相关市场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由于全球政治与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给相关实体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营风险。在市场价格下滑期间,若企业未能提前实施卖出套期保值策略,可能遭遇严重的亏损。而在市场价格攀升时,缺乏买入套期保值措施的企业难以有效固定成本,从而面临利润空间被压缩的风险。
“特别是对从事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从订单的签订到最终交付,整个流程往往因物流时间、市场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持续数月之久。在此期间,上游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价格波动会对企业的利润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相关市场人士说。
吉利百矿集团的参会代表表示,近年来,全球经贸局势跌宕,特别是今年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电解铝价格波动较大,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持续承压。如何通过金融工具对冲风险、管理采销成本,成为公司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吉利百矿集团积极联系广西当地期货分支机构,开展氧化铝和电解铝的套保研究,希望通过相关品种的套期保值交易,增加生产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力建立价格动态模型,包括测算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氧化铝的成本临界点。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再进行跨品种套保以及制定整体方案。这是吉利百矿集团目前在套保方面取得的进展。”吉利百矿集团的参会代表说。
期现合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9月举办的“第13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上期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揭牌仪式。
根据协议,广西支持上期所探索建设场内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开展保税仓单登记交易业务;设立并共同建设中国—东盟大宗商品期现结合服务基地,建立和完善期货品种研发合作机制,开展期货交割业务合作,促进提升广西仓储物流水平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共同研究在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开设广西氧化铝现货报价专区,发展仓单交易、基差贸易、仓单融资等期现结合业务。
铝市场方面,经过多年发展,上期所铝期货和氧化铝期货已相对成熟,品种功能有效发挥,期货价格能真实、客观、有效反映现货市场供需变化,为国内铝现货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定价基础。在此背景下,广西铝产业也在积极深化期现合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在此次座谈会上,大家提出了三方面的抓手:
一是产业链风控体系分层推进。当地铝产业龙头企业吉利百矿集团建立“两端锁利”模型,通过买入氧化铝期货锁定原料成本、卖出电解铝期货稳定销售价格,将吨铝利润波动从±2000元压缩至±100元。同时,吉利百矿集团还在积极推进“百矿牌”铝锭交割品牌注册及本地交割库申报。中小企业受益于柳州银行创新推出的“套保贷”产品,企业将现货质押于中远海运监管仓,由永安资本等风险管理公司进行套保操作,质押率最高达95%。目前该模式已发放贷款3.5亿元,融资成本较传统贷款低1.2个百分点。
二是仓储物流金融化改造。当地计划利用平陆运河贯通带来的成本优势,开发“在途仓单”系统,实现货物出库即生成电子凭证,从而支持跨境买家实时点价付款。目前,广西铝交易中心已成功接入13家认证仓库,区块链溯源系统覆盖了80%的在库货物,为铝产业的仓储物流金融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中远海运物流总经理杨敬辉在座谈会现场算了一笔账,“平陆运河贯通后,百色至钦州港运费将从240元/吨降至140元/吨”。
三是构建区域定价基准。上期综合业务平台与广西铝交易中心探索建设“广西铝交易中心报价专区”,以氧化铝、铝锭、铝棒、铸造铝合金等铝产品为试点,发布产品信息及报价,推动形成区域铝产品报价。
铝产业绿色化转型成为新契机
百色铝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黄正却在发言中表示,广西铝业正经历从“优势资源的产业规模扩张”到“创新模式驱动提升”的质变。他给出转型路径图:“广西百色铝产业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做优做强铝主导产业,聚焦再生铝、冶金加工、冶金新材料三方面,强化铝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新增一批‘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全力推进百色市铝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推动绿色化发展方面,2025年6月10日,我国期货市场首个再生商品品种——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在上期所正式挂牌交易。黄正却介绍,在铸造铝合金期货及期权上市前夕,百色铝行业协会积极牵头制定了《再生铝熔铸质量分级》团体标准。
百色当地企业非常关注这个再生金属品种的金融化创新。吉利百矿再生铝项目负责人表示,随着车企对每吨铝材附带碳溯源证书的要求日益严格,再生铝较电解铝减排95%的优势凸显,新品种的套期保值应用能够有效锁定低碳溢价,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为再生铝生产企业,广西田东同创金属总经办主任黄丹麟告诉记者,公司于2021年在百色田东县建厂落地,总计划产能20万吨,分两期建设,目前实际产能为8万吨。由于广西本地再生铝行业发展正处于初期阶段,缺乏该品类的定价权,公司产品销往外省时叠加了运费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虽然当前面临一定挑战,但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的长远发展前景,使我们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广西积极推动“绿色铝”的发展,并给予再生铝企业较多的政策支持。
“通过此次会议,希望能在金融支持等方面获得更多帮助。随着铸造铝合金期货和期权上市,希望能更好地解决行业定价和企业保值方面存在的困难,公司也能进一步提升产能,优化产业链条,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他说。
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广西铝产业正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向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破浪前行。有的企业初涉期货,以套期保值为舟楫,在波动的行情中稳舵前行;有的试水基差贸易,构建风险缓冲带,为企业经营筑牢防线;有的组建专业金融团队,把期现结合业务融入企业战略内核,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的谋求联合突围,书写“广西价格”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