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汇丰环球投资研究发布2025年中经济观察指出,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全球经济或将面临更多下行压力,而中国经济韧性依旧。
据其预计,2025年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量增速可能下滑至同比1.8%,同期全球经济增速或放缓至2.5%。对中国经济而言,尽管出口增长或将面临一些压力,但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将为内需增长提供有效支持。
回顾上半年,受益于“抢出口”效应的支撑,包括欧盟和中国在内的非美主要经济体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速超过年初的市场预期。汇丰环球投资研究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兼亚洲联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认为,后续来看,关税政策走向尚不明朗,包括美联储降息节奏在内的宏观政策存在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或将面临更多下行压力。汇丰预计,随着下半年“抢出口”效应或将逐渐退潮,2025年和2026年的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出口量增速可能分别下滑至同比1.8%和0.6%,同期全球经济增速或放缓至2.5%(2025年)及2.3%(2026年)。
范力民指出,对美国而言,在一季度“抢进口”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增速环比萎缩。随着就业和实际工资增速等数据逐渐走弱,美国私人消费的支出增速或有所承压。与此同时,关税效应传导通胀可能滞后,但不会缺席,叠加移民数量减少带来的冲击影响,将使美国的核心通胀保持粘性。汇丰预计,美国通胀或在2026年年底之前维持在明显高于美联储2%通胀目标的水平。基于这一预测,汇丰认为,美联储在2026年年底前或仅累计下调政策利率75个基点。
聚焦中国经济,汇丰环球投资研究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晶表示,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经济韧性依旧,预计2025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超过5%。展望下半年,随着“抢出口”效应的逐渐消退,出口增长或将面临一些压力,但宏观政策的持续发力将为内需增长提供有效支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贸以及地缘政治格局下,中国的施策模式将更倾向于“行稳致远”。以近来一系列结构改革加速为例,如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民营经济促进法生效等,都是着眼长远的政策走向。
“短期来看,关税的增加对贸易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而中长期必将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链重塑,以及与之相应的贸易流和投资流变化。”刘晶分析称,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价值链升级上移的过程,出口商品中的资本品以及中间品比例明显上升,而且墨西哥和越南等国出口美国的商品中来自于中国的附加值亦明显增加。尽管下一步的全球产业链重塑方向尚不明确,大趋势却清晰可见:中国制造业继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中国企业积极出海、获取更高附加值,并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