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时间,“魅族”这一品牌再次因为改名而引发关注。
近日,“星纪魅族科技”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号名称正式更名为“魅族科技”,其他与魅族科技相关的官方俱乐部、服务、旗舰店等社交平台账号,也均去掉了“星纪”二字。
这距离该公司上一次大规模更名尚不到一年时间。去年8月,“魅族科技”等各平台账号统一更名为“星纪魅族科技”,被认为是品牌整合的重要举措。间隔不到一年,“魅族科技”回归,引发了外界关于公司是否在战略方面有所调整的猜想。

另外,魅族科技相关公司人员信息也发生变动。企查查官网显示,6月23日,珠海星纪魅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变更(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首席代表、合伙事务执行人等变更),由苏静变更为黄质潘。公开资料显示,自2022年起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创立星纪时代(2023年2月更名为星纪魅族),2023年11月升任星纪魅族总裁,并在2024年5月接替沈子瑜出任CEO。
珠海星纪魅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背后的股东是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星纪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各持有50%。其中,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于2003年由黄章创立,曾经是智能手机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该公司现任CEO黄质潘是黄章的亲弟弟。

此次更名恰逢吉利收购魅族科技三周年。2022年7月,星纪时代与魅族科技举行战略投资签约仪式,宣布星纪时代持有魅族科技79.09%的控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9个月后,星纪时代和魅族科技融合而来的星纪魅族集团成立,创始人为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沈子瑜出任董事长兼CEO。
融合之后的星纪魅族公布了新的logo和品牌Slogan,并确定了未来的核心战略,除了手机之外,还要发展车机、XR技术以及芯片、操作系统等方面的前瞻技术。随后的两年多里,星纪魅族动作不断,取得了不少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2023年3月,星纪魅族发布了第一代Flyme Auto车机系统,截至今年5月,Flyme Auto合作车型总销量已经超过116万辆,连续8个月新增用户数位列行业第一,成为搭载车型最多、覆盖车型最广的智能座舱系统。不过,从接入的吉利、领克、银河等多个品牌的25款车型来看,Flyme Auto目前的成绩背后,很大程度上依赖吉利集团的助力。
XR (扩展现实)是星纪魅族的一个重要业务领域,截至目前已经推出了StarV View、StarV Air2、MYVU等多款AR智能眼镜产品。在当前消费电子行业,智能眼镜是一个被认为具有广大前景的赛道。不过,在国内市场,智能眼镜尚未出现一个能够达到百万级销量的爆款品牌或产品,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渗透率仍很低。
至于最初的核心智能手机业务,在一片红海竞争中,主流厂商之外的其他品牌很难再突出重围,实现突破。
2023年3月30日,覆盖中端到高端的魅族 20 系列正式发布,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李书福亲自站台支持,沈子瑜定下了“三年内回到国内中高端市场 TOP 5”的目标。除了销量目标外,魅族彼时还透露了线下渠道布局,包括要在三年内建设1000家集汽车、手机销售、售后一体的线下体验店。
2024年2月,魅族宣布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并公布了“All in AI”战略规划,发布了魅族 21 PRO开放式AI终端。然而,仅仅三个月后,2024年5月,星纪魅族就出现了高层大换血,沈子瑜退出管理层,苏静成为新任CEO,走向台前。
在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中,魅族是首批坚定转向AI手机的玩家,这也给魅族吸引了不少外界的关注。不过,最近一年多以来,AI已经成为了智能手机行业的“主旋律”,几乎每一家厂商都在聚焦AI“做文章”,从实际的市场销量来看,魅族AI手机并没有让其成功走出“其他阵营”。
从去年5月以来,魅族一共发布了魅族 21 Note、魅族 Lucky 08、魅族 Note 16三款系列手机,其中魅族 Lucky 08、魅族 Note 16主打“AI平权”,将价格“打”到了不到千元的档位。
然而,自从2023年11月发布魅族 21 系列旗舰智能手机之后,魅族数字系列旗舰手机一直未发布。直到今年5月,官方透露从魅族 22 系列开始,星纪魅族将不计成本投入影像,目标从这一代开始全面扭转影像口碑。此外,魅族 22 定位“AI时代小屏旗舰”,将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标准版、Pro 版,宣称要“挑战行业最好握的小屏旗舰”。
如今,时间已经来到7月,华为、小米、荣耀、vivo、OPPO等手机厂商今年以来均发布了多款不同形态、覆盖不同价格端的智能手机产品。市场消息显示,魅族 22 系列将在本月正式发布,旗舰机回归之前,“魅族科技”率先回归,是否意味着公司接下来将发布新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