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7-01 23:47:40 股吧网页版
科创院士谈 | 郑海荣:一定要让“脑”控制“机”,而不是“机”控制“脑”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秦新安

  脑机接口(BCI)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前沿科技话题之一。近日,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展示他们最新的研究进展,将各界对这一话题的讨论推向新的高潮。

  在此背景下,6月30日上午,在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院士报告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为观众做了一场“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的演讲。

  郑海荣认为,脑机接口是掌握未来人工智能最高形态的重要抓手,也是解决未来重大医疗需求的关键路径。基于其兼具变革性与颠覆性的双重特征,亟需科学界、产业界及国家战略层面的协同关注与投入。

  最需要脑机接口的领域

  “人类大脑就是一个生物的宇宙,我们外面是一个物理的宇宙。如何把生物的宇宙和物理的宇宙连接起来,这是重要的科学命题。”郑海荣说。

  他以科幻电影《阿凡达》中通过意念驾驭飞龙的场景为引,阐释了脑机接口技术“读取”大脑神经信号并“写入”反馈指令以实现控制的核心原理。

  郑海荣指出,当前脑机接口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深入解析大脑的功能特征,尤其是与疾病相关的神经机制。例如,通过植入式装置,有望帮助中风患者或失明人士重建因疾病受损的运动或感觉功能——这正是BC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关键应用方向。

  他进一步强调,脑机接口技术的下一代突破,不仅依赖于新型电极材料和器件的开发,更需在以下关键领域取得进展:包括跨尺度神经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复杂神经信息的精准解码与翻译技术;高效、安全的无创神经调控(即“写入”)技术。

  在郑海荣看来,医疗、教育和智能驾驶是最需要脑机接口的应用领域。有了这项技术,无人驾驶将真正实现,读书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疾病诊治将更加准确容易。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事将是训练大脑活性。

  “脑机接口未来发展的重点不在于硬件材料,而在于对神经功能连接的理解、神经信息的翻译,和无创神经调控写入技术。”郑海荣认为,沿着这个方向,脑机接口技术可能率先在医疗康复上实现突破。比如,对于视听残疾人和中风偏瘫病人,借助脑机接口技术,可能实现视听感知、运动指挥信号和大脑的重新连接,从而恢复视觉、听觉和运动功能。

  不看好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

  郑海荣判断,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突破方向,生物智能与脑机接口技术将深度重塑未来产业形态、科学范式与社会结构。

  近期,国内多个科研团队宣布脑机接口进入临床阶段,能够帮助患者重建肢体运动功能,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此,郑海荣指出,当前脑机接口仍以科学研究为主,科学研究以原理验证和可行性探索为核心目标,要将脑机接口技术转化为安全、有效且可推广的临床诊疗方案,仍需克服重大技术挑战,并经历严格的临床验证过程,确保其对广泛患者群体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在全球范围内,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公司在侵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推进方面较为领先,已实现脊髓损伤患者完成打字以及玩马里奥赛车等复杂任务。然而,侵入式脑机接口是有创的,电极使用寿命有限,并且只能解读电极所接触脑区的信号。

  郑海荣认为,侵入式电极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生物相容性。人脑历经漫长进化形成的精密免疫防御机制,会对植入的异物产生排异反应,导致电极性能随时间显著下降甚至失效。因此,开发无须开颅手术、具有更高生物安全性的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通过外部设备解读和翻译神经信号以实现控制,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理想目标。

人工智能可能的演进路径(图片来自郑海荣演讲材料)

  当前,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人类社会,尤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推动着基因解码、药物研发及精准诊疗的革命性突破。展望未来,郑海荣认为,人工智能将沿着“数据智能→物理智能→生物智能”的路径演进:数据智能依托算力与算法挖掘信息价值;物理智能赋予机器感知与行动能力;而生物智能将通过脑机接口实现人机智能深度融合,最终构建无创脑际通信——以神经信号直连替代传统通讯(如电话/微信),成为生命体间信息自由交互的终极载体。

  几个有意思的问题

  在演讲现场,有观众提问:人类大脑有830亿~860亿个神经元,而现在临床上最多只能同时采集1000个通道的信息,如此巨大的差距意味着脑机接口技术面临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对此,郑海荣回答:“的确,我们现在还是盲人摸象似地、非常片面地去理解人类大脑。在理解单个神经元的特征时,是用电极记录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神经元的信息。为了更好地理解大脑,我觉得可以发展一种宏观分析的方式,比如成像,这种方式可能更容易理解混沌中的确定性、定量性。”

  又有观众提问:人类似乎并不能完全掌控自己的大脑,有时候可能产生一些不好的想法,比如暴力冲动。脑机接口将如何过滤这些噪音信号,避免出现错误的行为?对此,郑海荣表示,大脑是一个需要驯化、教育、引导的生物体。从技术层面讲,未来脑机接口肯定会有一个非常成熟、安全的技术体系,以确保它运行在技术向善的轨道上。当然,对它的监管十分重要,国家在这块也非常强调。

  接着这个话题,有观众继续问:据说现在人工智能已开始跟人体博弈对抗了,照此趋势,未来人工智能把人类灭掉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个问题引来一阵笑声,郑海荣也莞尔一笑,随即严肃回答:“人工智能可能产生强大的威力,如果操作不慎,将对人类造成很大的损害,这是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我倡导要发展生物人工智能的原因。因为只有生物控制的人工智能,也就是我们大脑控制的人工智能,才是可以有效降服的。”

  “未来一定要让‘脑’控制‘机’,而不能让‘机’控制‘脑’。所以大模型的监管规则非常重要,我觉得对这块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郑海荣最后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