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是提升技术创新效能、保障产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石。近日,广东省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广州成立,将开展应用标准研制工作,打造应用示范场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百行千业。
近期广东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在应用场景上,广东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及案例,推动“机器人+”应用场景落地。广东多地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创新生态的构建。
首届广东省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广东省科技厅进行业务指导,广东省科学院承担秘书处工作,共设委员59名,由来自广东省科学院、鹏城国家实验室、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百度、科大讯飞、优必选、云从科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库卡等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的知名专家组成。
当前正值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突破的关键窗口期,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尤为迫切。广东省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朱红惠表示,广东省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旨在抢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历史性发展机遇,不断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努力在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据介绍,广东省人工智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接下来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产业标准领航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技术标准、打造示范应用标杆、深化产业协同发展、推进人才培优工程。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标准化、知识产权、质量发展、认证认可等管理的职能作用,全面支持技术委员会统筹组织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化活动,加快构建人工智能标准体系,为人工智能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广东方案”。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势头愈发强劲,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早已着手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场景打造。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超过1500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问鼎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领先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