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华商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当日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华商致远回报混合”)A类份额,成为近期公募行业自购浮动费率基金的又一重要案例。
这一动作不仅延续了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自购潮”的热度,更凸显了机构对创新费率模式及权益市场长期价值的信心。

自购潮持续升温:华商基金加入“真金白银”阵营
根据公告,华商基金此次自购的华商致远回报混合基金是首批获批的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之一,募集期为2025年7月1日至7月21日,投资范围涵盖A股、港股通标的股票及债券等资产,股票投资比例为60%-95%,其中港股通标的占比0%-50%。在策略上,该基金采用“行业配置+个股精选”双轨模式。定量分析聚焦财务状况、盈利质量、成长能力和估值水平四大维度;定性分析则考察行业地位、核心竞争力等要素。
管理华商致远回报的基金经理张明昕,拥有近10年证券从业经验,现任华商基金权益投资副总监,在业内以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著称。其投资风格以低换手率、左侧交易为显著特征,注重通过深度研究挖掘企业长期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采用与“持有期限+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具体费率根据投资者持有期限和年化收益率分档确定:持有不足一年按1.20%收取;持有满一年后,若年化超额收益超过6%且收益为正,费率上浮至1.50%;若超额收益低于-3%,费率下浮至0.60%。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浮动管理费将基金公司收入与投资者收益直接挂钩,终结了“旱涝保收”的固定费率模式,推动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
“此次自购系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以及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华商基金在公告中如此强调。
华商基金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未来该公司将继续紧跟中国资本市场与公募基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继续坚持主动管理战略定位,以深度研究为核心,以投资者最佳利益为出发点,深入践行投研平台一体化、协同研究,高度重视业绩比较基准锚定作用,持续锻造基金专业投研能力,不断提升投资人长期获得感,与持有人共进退。
专家:自购潮折射机构对A股长期信心
事实上,华商基金的自购行为并非孤例。自5月27日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启动发行以来,已有东方红资管、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等多家机构宣布自购,累计金额超1亿元。例如,东方红资管以1000万元自购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该基金在发行6个交易日即提前结束募集,最终确认比例达94.03%;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等公司则分别斥资2000万元认购旗下浮动费率产品。此外,中欧基金、博时基金、天弘基金、宏利基金等机构亦纷纷跟进。
“自购潮的出现,既是基金公司对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表达,也是响应政策引导、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分析称,自购行为不仅为新基金提供初始资金支持,更通过利益绑定增强投资者信心。
浮动费率基金的扩容与自购潮的兴起,折射出公募行业从“规模竞争”向“质量竞争”的转型。“未来,浮动费率产品可能成为权益类基金的主流模式之一。”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预测,“随着‘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痛点逐步缓解,公募行业有望真正实现‘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