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胡润研究院发布《高净值人群消费心态及行为研究报告2025》,揭示了高净值群体在不确定性时代的新生存法则:“健康”最重要。数据还显示,中国富裕家庭的数量持续减少,而且总资产越高的阶层,减少得越厉害。
各财富阶层户数普遍减少
按照胡润研究院的分类:当前中国净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家庭称为“富裕家庭”,为512.8万户;净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家庭称为“高净值家庭”,为206.6万户;净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家庭称为“超高净值家庭”,为13万户;总资产在3000万美元(约2亿元)以上的家庭称为“国际超高净值家庭”,为8.6万户。
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富裕家庭数量已连续2年下降,2024年微降至512.8万户,同比减少0.3%。
此外,“高净值家庭”同比减少0.8%;“超高净值家庭”同比减少1.7%,大约2万个拥有“1个小目标”的家庭消失了;“国际超高净值家庭”下降得更厉害,同比减少2.3%,整整2000个在海外有豪宅、随随便便在纽约住半年的国际大佬不见了。
历年中国富裕家庭数量一览表

数据来源:《胡润财富报告》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家庭财富最主要的就是金融资产和房产,这几年房价下跌、股市持续低位,所以富裕阶层的财富明显缩水。如果再遇上行业危机、个人事业遭遇挑战,就很容易出现阶层滑落。
调查还显示,受经济、国际局势等外部环境影响,高净值人群的个人经济宽裕度较2021年骤降29%。
此外,在生活方式、态度方面,高净值人也发生明显变化。疫情后,高净值人群的生活态度由“随性、潇洒”转为“理性、稳健”;在社交方式上,从“扩展人脉”转向“重家庭、重自我”;消费心态由“外显、炫耀性价值”转向“隐性、实用性价值”。
宏观背景:物价持续低迷
高净值人群是中国经济的先行指标。调查显示,目前他们从三方面重构消费逻辑:投资重心从“财富增值”转向“价值传承”,消费从“物质满足”转向“精神富养”,健康管理从“诊断治疗”转向“预防生态”。
这些变化与现阶段的宏观环境以及外部变化密切相关。
央行6月27日晚间披露,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二季度(总第109次)例会于6月23日召开。在形势研判部分,此次例会表示,“宏观经济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和挑战。”相比一季度例会,此次例会新增了“物价持续低位运行”。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则显示,代表全面物价水平的GDP平减指数连续8个季度为负值,已超过上世纪末的7个季度;5月CPI同比增长为-0.1%,连续27个月同比增速低于1%;5月PPI同比增速为-3.3%,创2023年8月以来的新低,连续32个月同比增速为负。
健康最重要
与四年前相比,高净值人群“想要的事物”中,“健康”稳居第一、比例有所提升;“金钱”和“爱”上升明显。
“最想要的事物”前三名中,“健康”依然稳居首位,且比例较往年提升;其次是“幸福”;值得注意的是,“金钱”的排名大幅上升了7位,跃居第三,“个人的时间”下降较多。
数据显示,高净值人群对健康重视度四年来增长近10%,“金钱”重要性同比上升15%。胡润认为,这并非物质欲望复归,而是经济形势下“现金流安全”的理性选择。
胡润说:“在不确定性时代,健康是抵御风险的生理基础,金钱是维持安全感的心理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