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强服务优环境进一步打响“投资上海”品牌的若干举措》。其中提到,加强金融资源高效供给。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投资力度。通过“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机制,用好并购基金,加大对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供给,充分运用科创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保障优质招商项目资金需求。深化跨境结算、融资、财资管理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金融服务。
《若干举措》提到,发布重大应用场景。发布AI大模型、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重点应用场景,推动重大应用场景优先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组织开展场景路演、场景对接、揭榜赛马等活动,开展场景应用创新大赛,为获奖企业提供高校实验室、低成本办公场地。将优质垂类大模型项目纳入全市公共算力调度体系,对模型推理算力项目实施补贴。
关于强服务优环境
进一步打响“投资上海”品牌的若干举措
为全面提升本市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更广泛吸引海内外企业投资上海,全面打响“投资上海”品牌,打造全球投资“首选地”,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政策资源高效对接
1.实现政策信息集中发布。升级“投资上海”平台功能,汇聚市级、各区和重点产业园区招商资源、政策和信息,建立一站式招商服务信息门户,提供“免申即享”政策清单和政策智能匹配服务功能。建立招商服务“一口一窗”受理通道,线上建立招商服务咨询专窗,企业可申请匹配业务专员,开展“一口”受理业务,并可在线提交项目咨询,实时查看办理进度。线下市、区两级协同办公中心建立实体服务专窗,“一窗”受理企业各类咨询和服务诉求,对企业需求给予帮办服务。(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2.强化区域资源要素保障。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突出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鼓励各区围绕主导产业以及细分赛道招商,支持企业根据产业链环节和资源价值相匹配原则进行合理布局。提升特色产业园区招商服务能级,搭建高质量区域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服务资源和支持政策向重点区域集聚,鼓励优质产业项目向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功能区集聚落地。(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3.加强金融资源高效供给。建立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加大对重点产业战略性项目和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投资力度。通过“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机制,用好并购基金,加大对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供给,充分运用科创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保障优质招商项目资金需求。深化跨境结算、融资、财资管理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出海金融服务。(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委金融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4.鼓励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重点产业项目核心人才,将优质招商引资企业纳入本市人才引进重点机构范围,做好招商引资项目重点产业人才安居服务保障。加强人才引进经费保障和配套支持,按相关规定提供子女教育、医疗健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特色服务。(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二、项目落地个性化支持
5.发布重大应用场景。发布AI大模型、具身智能、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重点应用场景,推动重大应用场景优先向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组织开展场景路演、场景对接、揭榜赛马等活动,开展场景应用创新大赛,为获奖企业提供高校实验室、低成本办公场地。将优质垂类大模型项目纳入全市公共算力调度体系,对模型推理算力项目实施补贴。(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商务委、市数据局、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6.支持科创成果高效落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支持海内外重大科技成果在沪落地,提供场地、设备购置、技术创新等方面条件保障。鼓励科创园区、中试基地等持续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设施,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吸引和孵化更多创新企业、概念验证中心、共性技术平台等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7.支持产业链联合体项目。加快培育重点产业链,对集成电路、大飞机、船舶海洋、信创产业等重点产业链实施联合体支持政策。支持优质企业以链强链,对于优质项目给予最高产业政策支持,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项目打包同步落地。(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三、项目推进全方位服务
8.提高企业注册便利度。推进“上海企业登记在线”数智化升级,强化申请表单智能预填、申请材料智能生成、申请条件智能预检等功能,进一步提高申报效率。依托“上海企业登记在线”平台,持续做好开办企业“一站式”服务,推进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网办。简化实名认证、电子签名和执照下载操作,为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登记提供更多便利。(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9.优化投资项目审批。高标准推进建设项目开工“一件事”,巩固和延续“一站式综合竣工验收”,提高综合验收效率。鼓励产业项目规划土地弹性利用,对产业社区或国家公告的开发区,推广应用产业用地融合管理政策。探索开展区域生态空间评价,对未纳入重点项目审批名录且符合管理清单要求的建设项目,可按规定免于办理环评手续。试点施工许可证核发等环节业务协同办理和数据共享。(责任单位:市住房建设城乡管理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10.实施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管招商、管项目、管企业、管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为重点招商项目匹配服务专员,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高效流转的工作体系,提供全流程招商服务保障。充分发挥招商服务专员作用,为企业开展常态化服务。推动金融、法律、科技、人力资源、创新创业、市场拓展等专业服务包,优质服务资源向高能级企业推送。(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民政局、市交通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绿化市容局、市数据局、市贸促会,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四、营造市场化招商氛围
11.支持重大招商活动。支持在本市举办国际影响力大、产业契合度高的招商引资推介活动,鼓励世界500强企业、大型跨国公司、外国商会和外国投资促进机构在本市举办全球董事会、投资者大会、年度会议等活动,吸引行业峰会、专业论坛活动在上海召开,对重大招商活动场地、举办费用等给予支持。(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12.丰富社会化招商渠道。加大与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合作力度,对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的,授予“优秀招商合作伙伴”称号。对接知名高校校友会资源,为校友会活动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对新引进重大招商项目的社会化服务机构、招商平台公司以及相关个人给予奖励。(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各区、重点产业园区)
13.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强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环境。优化临时仲裁制度机制,强化对仲裁的司法支持与监督。加快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支持商事调解组织按照市场化机制提供专业解纷服务。完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全过程监管,明确资格预审项目准入范围,在政府采购工程中预留份额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招标。(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高院、市司法局、市贸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