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国产GPU芯片公司摩尔线程和沐曦的科创板IPO申请,正式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分别拟募资80亿元和39.04亿元。
这意味着摩尔线程和沐曦在推进IPO进程中已领先一步。目前有四家头部AI芯片厂商冲击IPO,其余两家燧原科技、壁仞科技仍未结束上市辅导。
关键财务指标来看,摩尔线程和沐曦两家公司虽然营收增速快,但目前均未实现盈利。经营前景上,两家公司除了要在市场上冲破英伟达、AMD在GPU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还需经受中美科技博弈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
摩尔线程:预计最早2027年盈利
摩尔线程是一家2020年10月成立的GPU厂商。截至2024年末,公司规模1126人。招股书显示,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张建中,其直接持有公司11.06%的股份,并通过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36.36%的股份。张建中在GPU行业有近二十年的从业经验,创立摩尔线程之前,他曾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

摩尔线程股权结构。图:招股书
中信证券担任摩尔线程上市保荐机构。根据招股书,摩尔线程上市募集的资金,将应用于四项用途: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GPU)研发项目、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SoC 芯片(系统级芯片)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摩尔线程选择了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5 亿元人民币,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据招股书披露,目前摩尔线程经营情况、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对应的估值情况以及可比 A 股上市公司市值情况,预计发行后公司市值不低于15亿元。可供参考的是,摩尔线程在2024年年末Pre-IPO轮的投前估值为246.20亿元,该轮融资的金额为52.25亿元。另外,摩尔线程2024 年度营业收入约为4.38亿元;2022年至2024 年,摩尔线程累计研发投入为38.10亿元,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约为 626.03%。
财务情况来看,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营业收入由0.46亿元增长至4.3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08.44%。不过公司坦言,尽管公司收入增长较快,但绝对收入金额仍较小。
利润方面,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约为18.40亿元、16.73亿元和14.9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14.12亿元、16.91亿元和15.07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摩尔线程累计未弥补亏损约为12.07亿元。公司方面预测,基于公司未来各类产品的销量、销售价格及成本费用预测,公司最早可于 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2022年至2024年,摩尔线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但该公司通过Pre-IPO融资改善公司现金流情况:截至2024年末,摩尔线程的货币资金余额约为48.96亿元。
业务维度上,摩尔线程现今构建了四条产品线:AI智算产品,其中包括可实现万卡级别部署的夸娥(KUAE)智算集群,面向大模型训练;面向工业设计、高清视频等场景的专业图形加速产品;应用于游戏PC等场景的桌面级显卡;应用于具身智能、智能汽车等场景的智能SoC类产品。这也使其成为国内少有的同时布局B端和C端的GPU公司。
按业务板块划分的财务情况来看,2024年,AI智算产品收入占比77.63%,其中智算集群贡献了超四成的收入;专业图形加速产品和桌面级显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9.58%和2.48%;其他业务占比为0.31%。境内收入占比达99.50%,境外收入主要来自中国香港,这是由于香港在外汇结算方面有诸多便利,且公司部分客户倾向以美元定价。
上述业务2024年的综合毛利率为70.71%,高于海光信息、寒武纪等同行。其中,AI智算和专业图形加速产品的毛利率较高,分别为73.12%和82.45%;而桌面级显卡的毛利率为-18.99%。公司方面对此解释,这主要由于桌面级显卡业务面临国际品牌的激烈竞争,面对国际知名公司的成熟产品,公司产品的销售价格存在一定压力。目前公司已调整业务战略重心,将资源集中于高毛利、高性能的细分市场。
摩尔线程还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2022年至2024年,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在各年份占比均超过 80%。其中在2024年,前两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超七成。
此外,摩尔线程在2023 年10月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公司也在招股书中提醒,这对公司采购美国生产原材料、采购或使用含有美国技术的知识产权和研发工具等产生一定限制。公司已经积极调整供应链策略以应对上述不利影响,但由于集成电路领域专业化分工程度及技术门槛较高,公司更换新供应商可能会产生额外成本。同时鉴于国际形势的持续变化和不可预测性,若美国或其他国家进一步扩大贸易限制政策或出台新的制裁措施,公司经营业务可能将进一步受到不利影响。
沐曦:GPU累计销量超2.5万颗
沐曦成立于2020年9月,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规模870人。沐曦创始人陈维良拥有近20年的GPU芯片设计经验,曾长期就职AMD,担任AMD数代GPU设计及产品线的全球总负责人。作为实际控制人,陈维良通过直接持股及控制的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22.94%的股份表决权。

沐曦股权结构。图:招股书
华泰联合证券担任沐曦的保荐机构。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主要针对高性能通用GPU芯片、AI推理GPU芯片进行新一代产品的研发,以及研究面向前沿领域及新兴应用场景的高性能GPU技术。
和摩尔线程不同,沐曦选择了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30 亿元人民币,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
据公司披露,沐曦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对应的投后估值为210.71亿元,发行人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此外,沐曦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约7.43亿元。
具体营收来看,2022年至2024年,沐曦营收从42.4万元攀升至7.43亿元,复合增长率达4074.52%,且2025年前三月的营收已达3.20亿元——其中,来自中国内地的营收占比达99.84%,剩余0.16%的收入来自中国香港。
但沐曦的营收收入目前高度依赖单一产品:于2024年2月正式量产的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2024年度和2025年前三月,曦云C500系列的收入分别占比高达97.28%和 97.87%。
沐曦另一款在售产品为智算推理GPU曦思N系列。曦思N100是其2022年推出的首款产品,主要面向传统人工智能场景,包括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能视频处理等。2024年度和2025年前三月,智算推理GPU的收入占比仅分别为0.47%和1.25%。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3月,沐曦的GPU产品累计销量超过2.5万颗。
公司方面提醒,正在研发基于国产供应链的新一代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600 系列(已于2024年10月交付流片)和C700系列,以及智算推理GPU曦思N系列、图形渲染GPU曦彩G系列的新产品,但考虑到芯片研发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若未来发行人在研的芯片流片、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同时若曦云C500系列产品市场需求下降、销量下滑,则公司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和摩尔线程一样,沐曦的客户集中度也较高,2024年度和2025年前三月,前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71.09%和88.35%。
2024年和2025年前三月,沐曦各项业务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3.43%和 55.26%,不及寒武纪和海光信息,但高于龙芯中科、景嘉微。其中,2025年前三月,沐曦训推一体GPU板卡(加速卡的俗称)的毛利率为56.21%,GPU服务器的毛利率为43.59%;而智算推理GPU板卡的毛利率仅有6.37%,公司对此解释称,这主要是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了曦思N系列产品的定价策略所致。
盈利表现上,2022年至2025年前三月,沐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约为7.77亿元、8.71亿元、14.09亿元和2.3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分别为7.84亿元、8.90亿元、10.44亿元和2.19亿元。
公司方面就未盈利的现状解释称,中国GPU芯片市场曾长期被国外巨头垄断,国产芯片渗透率低,面临技术标准适配及用户习惯迁移障碍,生态建设需突破;公司产品进入重点行业客户需经历严苛的技术验证及生态适配周期,公司销售规模处于快速爬坡阶段,目前收入规模仍然难以覆盖成本费用支出。
此外,2022年至2025年前三月,沐曦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公司称,其原因除了收入规模较小,还涉及应收账款余额较大且持续增加,以及2024年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进行的战略备货。截至2025年3月末,沐曦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56.93亿元。